醫師專欄

鼻腔止血醫材推陳出新 讓鼻塞手術告別酷刑

鼻腔止血醫材推陳出新 讓鼻塞手術告別酷刑
1496
▲黃琮瑋表示,常見鼻病包括過敏性鼻炎和慢性鼻炎,國內約3至4成過敏性鼻炎患者,受基因、過敏體質影響,常因接觸或食入環境中的各種過敏原,出現鼻塞、流鼻水和打噴嚏症狀。(圖/黃琮瑋醫師提供)

 

鼻子主要負責呼吸和嗅覺2大功能,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器官之一。然而,鼻病種類繁多,症狀複雜,若是初期延誤治療,可能導致頑強難治,最終必須藉由手術才能擺脫。(2019-10-03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


亞東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黃琮瑋表示,常見鼻病包括過敏性鼻炎和慢性鼻炎,國內約3至4成過敏性鼻炎患者,受基因、過敏體質影響,常因接觸或食入環境中的各種過敏原,出現鼻塞、流鼻水和打噴嚏症狀,隨時間一久,黏膜容易水腫,鼻塞更嚴重;慢性鼻炎患者主要是因受環境空汙長期侵害或頻繁感冒,鼻部內下鼻甲的鼻肉組織慢慢肥大,進而導致慢性發炎和呼吸道堵塞症狀。


鼻腔內部共有4對鼻竇,鼻竇內充滿空氣,急性鼻竇炎常是感冒續發性感染,會出現黃鼻涕,透過抗生素、感冒藥針對症狀治療,1至2個月恢復正常,其他還有齒源性或黴菌性感染造成;若治療逾3個月仍未痊癒,表示細菌已產生抗藥性,就形成慢性鼻竇炎。通常過敏性鼻炎患者黏膜較易水腫、纖毛功能差,容易滋生細菌,進而產生鼻竇發炎或鼻息肉肥大的機率提高。


臨床上治療慢性鼻炎或過敏性鼻炎,會先以藥物治療3個月,當藥物治療效果變差,必須吃藥才能控制症狀;或是鼻中膈彎曲的患者鼻塞嚴重、常流鼻血,鼻病症狀若已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可選擇進行手術徹底治療。通常鼻病都有鼻塞症狀,為了創造足夠鼻道空間,除鼻中膈手術外,會採取合併改善下鼻甲肥大的「鼻道成形術」,術後呼吸通道會恢復順暢。


鼻部手術不論術中或術後的止血不應輕忽,若出血問題未處理好,容易導致患者嗆到,術中會利用電燒方式幫助止血,術後傳統的止血作法是在鼻腔內塞滿紗布連續2天、利用加壓方式止血,患者不僅無法用鼻呼吸、加上腫痛感,令不少人戲稱猶如滿清10大酷刑;後來止血材料演進為可吸收的鼻填塞材料, 在2至3天後可被大部分吸收,但期間仍會造成鼻呼吸困難,需以口腔維持呼吸。


隨著生醫材料進步,新型可吸收的封合止血貼片薄約0.2公分,可直接貼於傷口組織,這種具生物相容性的封合劑和膠原蛋白所組成的新醫材,術後止血仍能保留8成呼吸道空間,不需依靠口腔呼吸,讓病患在術後呼吸舒適度大幅改善,也不須再次取出。


通常鼻部手術治療後完全復原約需2至3周,術後每周須回診1次清除結痂分泌物。黃琮瑋醫師提醒,不論選擇何種止血方式,術後1個月內應特別留意禁做劇烈運動,不吃太燙的食物及溫度過熱的洗澡水,避免心跳血壓突然升高,恐造成鼻部血管擴張、傷口裂開,影響復原速度。


台灣常見的過敏原8至9成為塵蟎,肉眼看不到且常會附著於貓毛、狗毛或藏於床單、地毯或窗簾等,這是經由呼吸道引起,其他如螃蟹、蝦子等海鮮類,也會引發過敏反應。若過敏性鼻炎或氣喘較嚴重,黃琮瑋建議,可至醫院抽血做過敏原檢測,避開過敏原或做好居家清潔,也能有效減緩過敏症狀。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分享此文:

我要發問

  • 稱呼:

  • Email:

  • 連絡電話:

  • 發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