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暈

耳鳴重聽眩暈形影不離 積極就醫治癒率高

耳鳴重聽眩暈形影不離 積極就醫治癒率高
1193
▲耳鳴與內耳循環不良及神經萎縮有關,壓力、勞累、失眠都會引起反射性血管收縮,造成內耳神經萎縮引起耳鳴。(圖/ingimage)

 

薪資水準連年倒退,再加上物價不斷攀升等多重壓力,讓民眾大感生活不易。最近央行又準備調升利息,令許多房貸族大喊吃不消,憂心未來的日子會更難過。面對一連串的經濟負面消息,許多民眾壓力大到開始出現耳鳴症狀,甚至夜晚無法靜下來入睡,最後求助專業耳鼻喉科醫師。(2013-12-19 NOW健康 文/李宏信醫師)

 

壓力過大導致耳鳴

 

上班族工作壓力大,不只會影響到情緒,降低工作效率,還會引起不易察覺的耳鳴,甚至重聽。主要是因為壓力大時會導致自律神經功能失調,內耳神經血液循環不良,內耳神經萎縮所造成。

 

事實上,聲波從外耳、中耳傳至內耳,訊息進而傳送至腦幹、丘腦,最後傳到大腦皮質,形成聽覺。耳鳴就是聽覺傳導系統無法順利處理聲音訊息所造成,一般認為,耳鳴與內耳循環不良及神經萎縮有關,壓力、勞累、失眠都會引起反射性血管收縮,造成內耳神經萎縮引起耳鳴。

 

耳鳴與內耳耳蝸的循環障礙息息相關,而供應耳蝸的血液來自基底動脈、椎頸動脈。現代人壓力大、生活緊張,又常低頭角度不當加上打電腦或看3C時間過長,容易使頸部軟組織緊繃、變形或長骨刺等,造成椎動脈供血障礙,進而影響內耳耳蝸循環病變產生耳鳴。

 

初期的耳鳴症狀,僅有在夜深人靜時偶爾會聽見,聲音很小、似有似無,不過當耳鳴聲由間斷轉而持續,從剛開始只有夜裡發生變成24小時都可聽見,此時便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活品質。值得提醒民眾注意的是,耳鳴如果沒有妥善治療,年紀愈大,症狀將更為嚴重,甚至會造成重聽。

 

耳鳴是內耳異常所引起的,觀察內耳的結構,有蝸牛體及三半規管;而蝸牛體主司聽覺,三半規管則掌管人體平衡。一旦病人出現內耳血管中的血液循環不良或血管阻塞,組織缺血而導致內耳神經萎縮或破壞,內耳發生異常放電而產生聲響,以致耳朵聽到外在環境沒有的聲音,並經常合併出現頭昏或不平衡的情形。在耳科門診中,約有一成為耳鳴患者,部分患者症狀已經到了嚴重程度,夜裡甚至難以入眠,造成日常生活的不便。

 

恐伴隨眩暈併發症

 

許多民眾誤以為耳鳴這種老毛病無法根治,因而沒有採取積極的治療。如此長期下來,耳鳴聲音漸漸由小變大,聽力神經受到持續性破壞的同時,重聽的情況也隨之加重,甚至有耳聾之虞,有些人還會伴隨眩暈的併發症,治療起來相當費時。

 

耳鳴若不治療,血液中的營養供應長期不足,將造成內耳組織缺血,而加速內耳神經壞死或萎縮,使初期耳鳴惡化,甚至演變成重聽。耳鳴重聽的藥物治療,可使用血管擴張劑,幫助血液通暢,增加血液滲透作用,讓營養物質可充分進入內耳,補強內耳神經的營養。

 

有些耳鳴病人,服藥數月至半年左右,聽力便可逐漸獲得改善,至於病症較為嚴重的重聽患者,服藥的時間則需要更久,患者在治療期間需有耐心,切忌自行停藥。

 

耳鳴早期治療、治癒率就愈高,患者除了按照醫師指示服用藥物之外,還需要學習自我紓解壓力。降低內耳神經損傷的最好方法,就是以平常心來面對生活上的各種壓力。上班族應經常讓肩膀放鬆、多做繞肩或轉頭運動,平時避免長時間戴耳機,或聽嘈雜音樂,切記充份休息,正面思考。飲食上避免吃油膩或過鹹的食物,此外,像是菸、酒、咖啡、油炸類、重口味之食物也應忌口,才能降低罹患耳鳴的機會。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分享此文:

我要發問

  • 稱呼:

  • Email:

  • 連絡電話:

  • 發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