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新知
-
避免掉體重!抗癌飲食3大重點 熱量、蛋白質與抗氧化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8451癌症已連續數10年位居國人10大死因之首。在抗癌過程中,營養不良是常見的挑戰之一,這不僅可能削弱體力,還可能影響治療效果與疾病預後。因此,良好的營養攝取對癌友而言顯得格外重要。適當且均衡的飲食,不僅有助於增強體力、減輕治療過程中的副作用,更能提升整體生活品質。以下內容由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師陳鈴如整理,提供1份實用的癌症飲食指南,包含3大飲食方針以及2個簡易食譜,期盼能協助癌友獲得充足營養,強化身體對抗疾病的能力。 -
攝護腺癌荷爾蒙治療失效別放棄 精準治療新觀念助延命
癌症新知 / 攝護腺癌13019新型精準放射性標靶治療在歐美已有多年的臨床應用經驗,國內亦逐步導入此療法,但僅限具備專業設備與輻射安全設施的醫學中心執行。童綜合醫院便是少數能實際執行攝護腺癌精準放射標靶治療的醫院之一,提供患者更多治療選擇。 -
早期攝護腺癌現形! MRI輔以超音波影像融合切片助攻
癌症新知 / 攝護腺癌1024479歲黃先生多年受攝護腺肥大困擾,出現排尿困難與夜尿頻繁等症狀。2018年初診時,其攝護腺特異抗原(PSA)達8.8ng/mL(正常值≤4ng/mL),但透過傳統經直腸超音波導引切片後為良性,因此並未進一步追蹤。2022年因不適再度至台北慈濟醫院泌尿科就診,PSA再度升高至10ng/mL,進一步安排核磁共振(MRI)檢查,發現多處疑似病灶。台北慈濟醫院泌尿科鐘伯恩醫師運用軟體技術,將MRI與即時超音波影像融合,精準導引切片至高風險區域,最終確診早期攝護腺癌,黃先生順利接受達文西機械臂輔助手術切除,術後2年追蹤均無復發。 -
口腔癌致死率男性名列前茅 別輕忽口腔癌常見5大警訊
癌症新知 / 口腔癌11184莊振杉醫師進一步指出,口腔癌屬於所有癌症中較容易控制,且痊癒率較高的類型;中醫的介入不僅適用於初期症狀治療,更能在中晚期發揮控制病勢、延長生存期。初期用中醫藥能迅速修復潰瘍、硬塊等症狀;中晚期則能透過提升免疫力與阻斷腫瘤養分供應,來消滅癌細胞。 -
守護女性健康 子宮頸癌篩檢與HPV疫苗最新指南1次看
癌症新知 / 卵巢.子宮9981子宮頸癌是全球女性罹癌主因之一,主要由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所引起。隨著醫療科技進步與公衛政策持續優化,國內針對子宮頸癌的預防措施愈加完整。國泰綜合醫院婦女醫學部主治醫師陳薇安與婦科主任黃家彥,共同解析最新子宮頸癌篩檢政策與HPV疫苗接種資訊,呼籲女性主動參與篩檢與疫苗接種,把握預防先機,守護自身健康。 -
乳房X光攝影助揪早期乳癌徵兆! 醫釐清2大常見迷思
癌症新知 / 乳癌10289在門診常遇到許多女性病人問:「醫師,我平常都沒什麼不舒服,真的有需要做乳癌篩檢嗎?」這其實反映了台灣女性在乳癌認知上常見的誤解:「沒症狀=沒問題」、「摸不到=不用檢查」。然而,乳癌在早期往往沒有任何不適,也不一定摸得到腫塊。國泰綜合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陳宣安表示,當真正出現症狀或能夠觸摸到異常時,病情可能已經進展至中晚期。 -
早期荷爾蒙陽性乳癌威脅低? 醫籲3族群注意復發風險
癌症新知 / 乳癌9695早期荷爾蒙陽性乳癌的復發風險不容輕忽!美髮師洪小姐46歲那年確診早期荷爾蒙陽性乳癌,起初僅是穿衣時摸到硬塊,檢查才發現3.8公分腫瘤、未侵犯淋巴結。為了不讓家人擔心,她隱瞞病情數月,甚至過年都強作鎮定,手術前2天才向母親坦白;手術後接續預防性化療,身體虛弱「累到連吹風機都拿不動」,但為了母親與年幼的孩子,堅持治療與健康習慣,且在術後第4年復發後,更加地積極配合醫師與持續追蹤治療。 -
對抗婦癌、攝護腺癌 健保6月起擴增給付PARP抑制劑
癌症新知 / 標靶治療10797中央健康保險署(以下稱健保署)為提升癌症病人的治療權益,於今(114)年3月28日及4月17日召開之藥品共同擬訂會議通過2項PARP抑制劑用於「晚期高度惡性上皮卵巢癌、輸卵管癌或原發性腹膜癌維持治療」、「早期乳癌術後輔助治療」及「轉移性去勢療法抗性攝護腺癌第一線」,預估嘉惠約775名癌症病友,挹注年藥費約9.79億元,並於今(114)年6月1日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