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癌
-
腸篩陽性別慌!進一步做大腸鏡診斷 揪出病灶腸保健康
癌症新知 / 腸癌5903為降低大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50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經實證研究,每2年定期篩檢可降低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與35%死亡率。 -
晚期腸癌新希望!標靶合併化療縮小腫瘤 有利手術治療
癌症新知 / 腸癌6696根據國健署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109年大腸直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6,829人,已連續15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第1名,每年約有6,000多人死於大腸直腸癌。所幸,沒有發生RAS基因突變的患者,臨床上已有單株抗體標靶藥物可使用,有望縮小腫瘤、提升手術切除機會;就算無法手術,亦可延長存活期,為患者帶來長期疾病控制、甚至治癒的希望。 -
漫畫家蕭言中大腸癌病逝 國健署宣導護腸4重點籲防治
癌症新知 / 腸癌3448國健署指出,大腸癌自95起至109年均位居癌症新增排行榜第一位,且每年超過5000人死於大腸癌。提醒民眾牢記「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定期篩檢、確診後定期治療」護腸4重點,遠離腸癌威脅。 -
及早揪出大腸癌!AI輔大腸鏡檢查 瘜肉偵測率超過95%
癌症新知 / 腸癌3501大腸癌近年來有年輕化趨勢,主要與國人飲食西化,經常外食並多攝取油炸、燒烤、手搖飲料等品項有關,且有菸酒、久坐習慣與工作壓力大等也易影響健康。目前診斷大腸癌,除了國民健康署提供補助的糞便潛血篩檢,也能透過大腸鏡檢查,盡早揪出大腸瘜肉病灶,尤其目前醫院開始引進AI技術輔助大腸鏡檢查,大大增加腸內瘜肉的偵測率,民眾可以不用緊張。 -
拉血便以為是痔瘡! 50歲婦照大腸鏡才知患大腸癌3期
癌症新知 / 腸癌292850歲的許小姐,平日都有運動習慣,也不菸不酒,體態也算是正常,自認身體很健康。過往每4至5年會安排基礎健康檢查但從來沒做過大腸癌篩檢,因覺得自己還算年輕還不太需要大腸癌篩檢。某日,她看到新聞報導台灣大腸癌發生率世界第1,並且好發於50歲以上族群。她心想,今年似乎是時候來為自己安排1次篩檢。 -
大腸癌早期5年存活率達9成! 2步驟及早揪出潛藏危機
癌症新知 / 腸癌2918根據國民健康署109年癌症登記最新資料,大腸癌發生人數為1萬6,829人,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7歲,較108年66歲晚1歲,而男性大腸癌的發生率比女性高出1.5倍。另根據癌症篩檢資料庫資料顯示,112年截至8月30日大腸癌篩檢人數為103.9萬人,高於111年同期87.2萬人;其中,112年男性篩檢人數42.4萬人,女性61.5萬人,女性篩檢人數較男性多。 -
老翁把發泡錠當水喝! 維他命C吃過量讓糞便篩檢偽陰
癌症新知 / 腸癌53721名75歲長者身體硬朗,平時習慣服用各類維他命,尤其每天更把維他命C發泡錠當成開水喝,而他唯一困擾就是在退休後10年間時常有輕微腹瀉,儘管已被診斷為大腸激躁症,但固定回診症狀仍持續,加上健檢時糞便潛血篩檢也呈正常,直到去年因嚴重便秘與腹部絞痛就醫,透過大腸內視鏡及病理切片才確認罹患大腸癌。 -
壯年男罹大腸癌併器官轉移 手術與腹腔溫熱化療現生機
癌症新知 / 腸癌3014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張伸吉主任指出,在疫情下很少人前往醫院,導致大腸癌患者發生腸道阻塞症狀,腹部變大了才就醫。情況有多嚴重?張伸吉醫師說明,以前在第0期就能發現,現在發現都在3到4期以上;且以他自己為例,過去臨床上每個星期可以發現2位到3位新增病患,近半年卻是每天新增2位病人,因腸阻塞需要做急診手術的大腸癌病人有3成以上。不過,遇到「多處器官轉移的大腸癌」,目前臨床上仍有機會清除癌細胞並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