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
-
肺癌登上10大癌症之首! 專家籲成立國家級肺癌辦公室
癌症新知 / 肺癌3945肺癌已經成為國人新國病。它不僅是蟬連19年死亡率最高的癌症,罹病人數也已經超越大腸癌、肝癌,成為10大癌症之首,也使用最多的健保資源,堪稱「三高」型癌症。中研院士楊泮池表示,超過6成肺癌病人發現時,已經是第3、第4期,因而死亡率最高。 -
LDCT讓肺癌早期被發現 術後輔以免疫治療可降低復發
癌症新知 / 肺癌2801越早發現肺癌,預後自然越好。當癌細胞仍侷限在小範圍時,切除範圍變小,手術治療便可以發揮很好的成效;若癌細胞已進入淋巴、血液中,術後復發風險也會逐步增高。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外科陳志毅醫師說,第1期肺癌又可分為1a、1b以及1c,1a期肺癌患者在接受手術後,可以不接受全身性治療;但1b期以上的肺癌患者,術後就需要搭配全身性輔助治療,選擇包括化學治療、免疫治療、標靶治療等,幫助降低復發風險。 -
肺癌篩檢政府推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 醫師分析背後原因
癌症新知 / 肺癌4131以往肺癌篩檢都是採胸腔X光檢查,現在政府為何較推崇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CDT),北投健康管理醫院主任醫師沈彥君解析,雖然傳統X光檢查拍一次胸腔正面費用約500元,LDCT費用約在5千至8千元不等,可是X光要等病灶長至1至2公分以上才能發現,LDCT卻可揪出0.3公分的肺部病變,偵測病灶的敏感度明顯遠高於X光。 -
肺癌5年存活率不到4成! 這2類人應盡早做LDCT篩檢
癌症新知 / 肺癌5140根據衛福部資料,癌症已連續41年居10大死因首位,其中肺癌已連續多年蟬聯榜首。據2018年統計台灣肺癌發生率為全球第15名、亞洲第2名,肺癌風險因子包含家族遺傳、環境空污暴露、長期致癌物接觸(如吸菸及二手菸),以及本身有慢性肺部疾病等。由於致癌的來源較為多元,而且部分原因難以避免,加上早期多無症狀,常因其他原因就診,照胸腔X光後才意外發現,2019年統計台灣初診斷肺癌為第1期僅約3成,至少40%發現時即為第4期末期癌症。因發現偏晚,肺癌整體5年存活率僅35.4%。 -
肺癌術後7成復發率 早期肺癌術前輔助免疫治療防復發
癌症新知 / 肺癌2919免疫治療擴大適用範圍至早期肺癌的輔助治療,使肺癌治療再添生力軍,完備各期別癌友的治療選擇。 -
肺癌篩檢開辦1週年揪531個案 早發現早治療預後更好
癌症新知 / 肺癌2935衛生福利部自111年7月1日起,將肺癌篩檢納入我國第5癌篩檢,補助肺癌高風險族群每2年1次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簡稱LDCT)檢查,台灣成為世界第1個針對具肺癌家族史及重度吸菸者提供肺癌篩檢的國家。111年7月1日至112年6月30日止,全國已有49,508位民眾接受檢查,並找出531名確診肺癌個案,其中早期(0及1期)個案占了85.1% (452人),顯示LDCT肺癌篩檢確實有助於早期發現肺癌,讓民眾儘早接受治療,提升肺癌存活率並拯救個人生命。 -
肺癌為我國癌症死亡首位 免費肺癌篩檢2年1次及早防治
癌症新知 / 肺癌3284大家提到肺癌,多會想到吸入過多廢氣或吸菸引發,卻忘了1個常見的原因:家族病史。從111年中開辦將肺癌列為第5癌進行篩檢,其中肺癌家族史與重度吸菸者被納入篩檢對象。醫師說明,早期肺癌的5年存活率達到9成,及早篩檢發現,才能有效戰勝癌症。 -
司機易喘疲倦怕影響行車就醫 竟罹肺腺癌併心包膜積水
癌症新知 / 肺癌30261名56歲高姓小黃司機,本身從16歲開始抽菸,工作後開始煙癮越來越大,每天要抽3至4包,只是近半年來他每次開車不到半個小時,就會感到疲倦易累,甚至呼吸困難、易喘,就醫後竟罹患肺腺癌末期,且還合併心包膜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