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腳輔助行走 輪椅族也能跑馬拉松

1975
【NOW健康 黃于庭/台北報導】
傷友張國皓
▲下半身癱瘓的患者,可透過機器人腳輔具的協助行走1.6公里。
fiogf49gjkf0d

身材高挑的張國皓,18歲時車禍傷及胸椎第四節骨骼,從此只能坐輪椅,原本身高180公分,卻只有135公分高度的視野。原為健身教練的王敏璇也因車禍傷到胸錐第八節骨骼,久坐輪椅造成駝背。兩人在機器人腳的輔助訓練下,逐漸恢復獨立行走的能力,能夠看到高處,自己拿高處的東西。

台北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鄧復旦表示,國內約有2萬6千多名脊椎損傷患者,不少人必須長時間臥床、坐輪椅,無法活動,除了腹部脂肪囤積之外,還容易骨質流失,以及引發糖尿病、高血壓、心肺功能變差等問題。

現在透過機器人腳輔具的協助,可讓患者行走1.6公里,在使用一段時間後,肌力變強,且能減少骨質流失,對於下半身癱瘓的人幫助相當大。

研發業者指出,透過穿戴式支撐裝置、電腦控制系統以及傾斜感應器,機器人腳能夠模擬出如同正常人走動的腿部移動模式,藉由手戴式通報器輕鬆設定不同的動作,目前與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合作,已有多位脊髓損傷傷友完成訓練。


完成訓練的傷友張國皓提到,由於受傷部位較高,在訓練初期容易喘、身體不易平衡,一直到第8次練習才終於跨出第一步。現在已能自在地透過機器人腳獨立行走,對於肌力及肺活量也有明顯進步。

另一名傷友王敏璇認為,傷後的復健受限,僅能著重於上半身的肌力訓練,時間久了便覺得無趣又漫長,但透過機器人腳訓練身體平衡,腰部肌力增強,久坐輪椅造成駝背的現象也改善了。

鄧復旦形容,高科技醫材的輔助下,輪椅族再次行走已不是奢求,國外更有穿著機器人腳跑完全程馬拉松的案例。

物理治療師張立瀚說明,透過機器人腳行走,能增進軀幹的穩定協調,預防骨質流失、減少體脂、強化心肺功能,目前長庚醫院復健科已開放門診,歡迎民眾進一步諮詢。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