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物烹調的過程中,難免會採用高溫如煎、炸、快炒、燒烤等烹調方式,不過顏宗海醫師指出,超過攝氏100度以上的高溫會使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質的分子結構變化,產生致癌危機。例如,蛋白質經高溫烹調會產生異環胺,油脂加熱會釋放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澱粉經高溫加熱則會釋出丙烯醯胺,皆是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認為可能的致癌物。
》燒烤、油炸肉類前記得這樣做
可以大蒜或油蔥加橄欖油醃肉,泡隔夜後具有降低異環胺的效果;在煎炸燒烤前用啤酒浸泡肉類6小時以上,可降低88%異環胺產生;以紅酒浸泡6小時以上,可降低40%異環胺。
》油炸澱粉類健康小撇步
油炸澱粉類食物時,勿將食物切得太薄,油炸時間也不宜過久,建議烤炸前可以先蒸熟,可縮短高溫烹調的時間;顏色越深代表丙烯醯胺含量越高,因此注意食物顏色,烹調至金黃色即可;避免在食物上沾糖粉或麵粉,以減少丙烯醯胺產生;以烤箱烘烤的話,溫度應低於攝氏200度。
此外,亞硝胺被世界衛生組織視為第一或第二級治癌物,這類成分(亞硝酸鹽、亞硝胺、亞硝酸胺)在加工肉品如香腸和火腿、煙燻或鹽醃食品如鹹魚和豆腐乳、生鮮蔬菜等都有些許含量。因此食用蔬菜瓜果前,最好先以溫水浸泡10分鐘,或以熱水汆燙過,並避免只吃同一類蔬菜。

顏宗海醫師提到,若含亞硝酸鹽的食物和胺類食物混合著吃,會產生大量亞硝酸胺,因此含亞硝酸鹽的火腿、香腸等,須避免和含胺類的秋刀魚、鮪魚、馬鈴薯、起司等合吃,含亞硝酸鹽的食物也要避免和乳酸飲料一起食用,以免增加硝酸銨合成。可多攝取含維生素C、E的蔬果,如柑橘類、南瓜,以及含多酚類的茶和咖啡,以抑制這些致癌物合成。
至於網路謠傳隔夜菜含有亞硝酸鹽,常吃會致癌,顏宗海醫師認為,隔夜菜的亞硝酸鹽含量很低,須注意的是微生物汙染的問題,建議還是要當天吃完較新鮮,若真的需要留到隔天吃,最好在開動之前先將食物分裝、保存好,避免家中多人筷子使用過後的交叉感染問題。(更多相關內容,盡在《食品不安全的年代如何自保?顏宗海醫師教你怎麼吃最安心!》,平安文化出版。)

》》立即加入【NOW健康/健康傳媒】FB粉絲團,掌握健康資訊零時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