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智症除了記憶力減退之外,還包含可能的專注力下降、對時間或空間感變差。(圖/ingimage)
曾經有一位兒子帶著媽媽來就診,原因是媽媽指著電視新聞問說:「為什麼今天電視上的同一個人被撞了好多次」。又曾有一位中年女性來就診,因為別人說過的話馬上就忘記、又老是找不到機車停在哪裡。這兩位婦女的現象究竟有什麼分別呢?
面對高齡化的社會,失智人口也隨之上升,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目前台灣大約每100人即有1位失智症患者、65歲以上老人,每12人即有1位失智症患者,而且隨著年紀愈大,發生機率愈高。
失智症除了記憶力減退之外,還包含可能的專注力下降、對時間或空間感變差(例如出門回不了家、把客廳當廁所)、語言能力減退(聽說讀寫的流暢度退化)、原本會做的事情變得不太會做,甚至忘了怎麼做、做出不恰當的判斷或行為,甚至是情緒或個性的改變、出現妄想或視聽幻覺等,都會影響病患的社交生活、與家人的互動,甚至影響全家人的生活。
一般或是老化型的健忘,可能是遺忘部分的短期記憶,經過提示之後可以再想起來:而失智症患者往往是忘記所有的過程,感覺不曾經歷過,經過提示也不見得可以想起來;再者,若只是單純的健忘,也不會像失智症患者合併有上述其他的功能退化。
失智病患本身可能沒有病識感,家屬在早期若沒有仔細觀察,很容易忽略或當成是正常的老化現象,建議若發現家中長輩有出現健忘,同時有個性或生活習慣改變、幻覺、被害妄想的情形,應求助於神經內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