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藥費太高了,一個月十幾萬,根本無力負擔」國內癌症時鐘指針加快,癌症發生速度、新增罹癌人數雙雙破紀錄,但許多癌友仍無力支付昂貴新藥,癌症希望基金會提出「台灣癌藥可近性政策建言書」,希望透過部分共同負擔,讓癌症新藥得以儘速納入健保。
癌症希望基金會今天公布2017「新藥納健保」民調報告,結果顯示,面對昂貴新藥,近五成民眾不願自費,主因為沒有錢。不過,健保同樣因為錢不夠,財務吃緊,導致新藥遲遲無法納入健保,即使進入健保,條件極為嚴苛。
和信醫院藥學進階教育中心主任陳昭姿指出,健保包山包海的給付內容及費用,全部支出僅佔GDP3.2%,與國際相較,實在偏低,建議增加健保財源,並檢討給付內容及項目。
調查發現,六成二受訪者認為,健保新藥給付應以嚴重程度為優先,優先順序分別依序為疾病的嚴重程度(如癌症)、治療效果、改善病人生活品質、價格合理性、需要新藥的病人數量。
其中嚴重程度及治療效果,均獲得超過六成受訪者認可,由此可知,民眾對於健保新藥給付必須先以照顧癌症這類重病者的爭議不大。為了共體時艱,六成七贊成提高健保保費,願意每月多繳50元健保費;過半贊成藥費部分負擔調漲;近八成願意共同負擔高單價治癌新藥。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表示,目前新藥納入健保給付比率只有55%,癌症新藥更低,僅有49%。從調查結果看來,全民共同承擔,讓新藥納入健保的腳步可以更快,嘉惠癌友,這點已經達成共識。
癌症希望基金會發表「台灣癌藥可近性政策建言書」,提出四大解方,包括增加健保財源、改善給付內容、採用共同負擔,以及創新商保規劃,希望所有癌友均能在無後顧之憂的情況下,接受新藥,活得久、活得好。
對此,健保署主秘沈茂廷指出,健保給付的最大原則為「成本效益」簡單來說,就是投下多少成本,可以延長多少壽命,這必須經過精算,現在癌症新藥只能延長存活期,無法治癒,存活時間是否夠長,以及健保是否負擔得起,均需列入考量。
》》立即加入【NOW健康/健康傳媒】FB粉絲團,掌握健康資訊零時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