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6月19日公佈的105年死因統計顯示,自殺為第12大死因,其中靠農藥自殺的有467人,占全部自殺的12.4%,而除草劑巴拉刈(paraquat)占所有農藥自殺的四成,相當於每19位自殺者就有1位是死於巴拉刈中毒。
台灣農委會預告之後將禁用巴拉刈,認為應有助降低自殺率。針對此議題,臺大公衛學院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張書森博士,與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大衛.岡諾(David Gunnell)教授及其它國家學者合作,發表了相關研究。
研究團隊分析斯里蘭卡的資料,發現該國在2008至2011年逐步禁用兩種劇毒殺蟲劑大滅松(dimethoate)與芬殺松(fenthion),同時在2009至2011年間也禁用了巴拉刈後,於2011至2015年間,其中毒自殺率減少了50%,同時整體自殺率下降了21%,而其它方法自殺率僅微增2%。
張書森表示,斯里蘭卡的資料與先前韓國研究的結果一致,禁用巴拉刈等劇毒農藥後,農藥與整體自殺死亡率都有下降,且其它方法的自殺率並無明顯增加,為農委會欲禁用巴拉刈的政策提供了科學證據。
臺灣大學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孫岩章教授認為,巴拉刈會產生自由基,對植物或人體都會造成劇烈的傷害。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雲林分院副院長、神經科醫師劉宏輝教授也指出,根據他過去的研究發現,長期使用巴拉刈與巴金森氏症有關。
據統計,臺灣有六成的巴拉刈自殺者,並非是特別去購買,而是在衝動下使用家中已儲放之藥物,這也顯示,政府雖有加強銷售管理,但卻無法奏效,而若全面禁用,則可讓劇毒農藥無法隨手可得。
若確定禁用,建議相關單位可大力推動配套措施,包括宣導替代藥物、改善產銷制度、回收剩餘藥物、或部分補貼等等,如期讓巴拉刈退場,將有助創造安全的農家環境,保護生命與健康。
》》立即加入【NOW健康/健康傳媒】FB粉絲團,掌握健康資訊零時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