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影像上傳雲端 患者看病省時又省錢

1827
【NOW健康 黃于庭/台北報導】
醫療資訊上傳雲端
▲各大醫院即時將病人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影像報告上傳健保署建置的「雲端醫療影像資訊分享平台」,減輕患者負擔,還可降低醫療資源遭濫用。(圖/健保署提供)

想要至其他醫院尋求第二意見,許多病患必須申請影像病歷資料,耗時又花錢,健保署從今年起建置「雲端醫療影像資訊分享平台」,各大醫院可即時將病人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影像報告上傳雲端,減輕患者負擔,還可減少醫療資源遭濫用。

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患者至其他醫院尋找第二醫療意見或後續照護,從今天起,不需要在原醫院花費數百元燒錄電腦斷層、核磁共振、超音波、胃鏡與大腸鏡等影像,只要至雲端,其他醫師就可以找到影像報告。

此外,透過這項雲端服務,民眾如果在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診斷與檢查後,回到住家附近診所與地區醫院追蹤治療時,就可以請醫師參考雲端的醫療資料,提升民眾後續治療的方便性與連續性,可謂好處多多。

李伯璋表示,健保署去年6月成立「雲端醫療檢查平台」,請各大醫院上傳病人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報告,提供其他醫師調閱,成效不錯。以電腦斷層為例,106年7月至11月檢查件數近120萬,比前一年同期相較減少6700次。

至於核磁共振檢查次數降幅更為明顯,106年7月至11月全國申報件數為27萬1400次,比前一年同期相較少了1萬2400次,顯示「雲端醫療檢查平台」已達到預期效果。今年起,則需上傳影像資料,讓病歷更為完整。

李伯璋指出,目前每日100萬門診就醫人次中,約30萬人次接受檢查、檢驗,每日查詢人次達24萬筆,比率相當高,也就是說越來越多醫師查詢病人的雲端醫療資訊。

健保署統計,「雲端醫療檢查平台」去年上路後,約節省7.8億元,即日起,透過雲端系統上傳檢查報告及影像,預估至少可節省18.7億元,光是電腦斷層、核磁共振、超音波等影像檢查,就可減少160萬件。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