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內有無心血管疾病? 頸動脈斑塊透露警訊

2615
【NOW健康 李宛真/台北報導】
代謝症候群記者會
▲由王詹樣公益信託委託台灣流行病學學會開發網健康APP,讓民眾智慧管理身體健康(左起為台灣流行病學學會秘書長周子傑、馬偕醫學院王豊裕教授、台北醫學大學邱弘毅教授、高雄醫學大學楊俊毓教授及台灣流行病學學會常務理事許光宏)。
fiogf49gjkf0d

檢測頸動脈斑塊,將比測量血壓、血液檢查,更能精準發現代謝症候的高風險群。國內研究指出,膽固醇在動脈沉積過程中會與纖維、鈣質結合成斑塊,導致血管硬化,透過頸動脈超音波或電腦斷層掃描,確認是否有頸動脈斑塊,可更準確檢測代謝症候群。

研究主持人馬偕醫學院教授王豊裕表示,頸動脈斑塊與代謝症候群具有正相關,頸動脈斑塊愈多,頸動脈狹窄程度愈嚴重或斑塊指數愈高者,罹患高血壓、糖尿病或心臟疾病的風險,是沒有頸動脈斑塊者的1.3至2.2倍不等。

王豊裕指出,頸動脈斑塊盛行率隨年齡成長而增加,且男性頸動脈斑塊比例略高於女性。經常運動者的頸動脈斑塊盛行率明顯較低,有吸菸及飲酒習慣者頸動脈斑塊盛行率較高,印證不良生活習慣是代謝症候群的危險因子。未來會不會發生代謝症候群?檢測也能得知。王豊裕說,透過血流動力動脈硬度檢測儀,可以掌握未來10年內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王豊裕說明,血流動力動脈硬度檢測儀檢測項目,包括提供阻塞性動脈硬化指數ABI及動脈硬化指數,有助了解現階段動脈硬化程度,藉由年齡、膽固醇、血壓、糖尿病及吸菸等數據,可推估出10年冠心病發生率及相對風險。

至於如何改善代謝症候群?台灣流行病學學會許光宏教授指出,將高血脂患者分為運動組和營養組進行健康管控,發現在腰圍同樣瘦了2公分的前提下,營養組的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指數下降情況大於運動組。而高血壓及高血糖患者的運動組,血壓及血糖改善情況均優於營養組。此研究結果顯示,高血脂患者加強營養管控,膽固醇、三酸甘油脂指數改善效果會較為顯著,高血壓及高血糖患者則注重運動,血壓及血糖指數改善情況較佳。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