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芋片含丙烯醯胺致癌物 食藥署訂定指標監控

1836
【NOW健康 夏亞凡/台北報導】
洋芋片
▲丙烯醯胺可能會存在於麵包、油炸洋芋片、咖啡、餅乾、早餐穀片等食品,並非由人為方式添加進食品中。
fiogf49gjkf0d

含有「天門冬醯胺」的食品,在高溫處理下易生成致癌物「丙烯醯胺」。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將參考歐盟規定,針對14類高溫處理食品訂出丙烯醯胺殘留指標值,並進行全面監控,提供業者2年改善期。

食藥署公布「食品中丙烯醯胺指標值參考指引」,針對薯條、洋芋片、麵包、黑糖、油條等14類食品,訂出丙烯醯胺指標值,各類食品殘留最多只能含1000ppb(十億分之一),最低50ppb。

食藥署副組長許朝凱表示,部分食品原本含有天門冬醯胺及還原醣,在低水份的情況下,經乾煎、油炸或烘烤等超過120°C高溫處理時,易生成丙烯醯胺。因此,丙烯醯胺可能會存在於麵包、油炸洋芋片、咖啡、餅乾、早餐穀片等食品,並非由人為方式添加進食品中。

丙烯醯胺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歸類為2A物質,對動物具有致癌性,但尚無證明對人類有致癌性。目前先進國家主要藉由提供食品業減量參考方法及訂定食品中丙烯醯胺指標值給予業者參考。我國則隨國際腳步,發布「食品中丙烯醯胺指標值參考指引」。

許朝凱舉例,若依據我國指引建議值生產洋芋片,丙烯醯胺含量為1毫克/公斤,則6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食用洋芋片量建議少於120克,依據包裝大小,約1到2包市售商品。


「高溫烹調容易產生丙烯醯胺」許朝凱建議,民眾在家烹調宜減少使用高溫烘烤或油炸,減少加熱時間,使食品表面呈金黃即可,勿至深褐焦黑。烘焙咖啡豆時應避免深度烘焙,以減少食品中丙烯醯胺含量。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