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功能多 審慎選擇不盲從

3052
【NOW健康 楊格非/台北報導】
近視老人
▲醫師建議,民眾選擇人工水晶體應視自身狀況與生活需求並與醫護人員充分討論而決定,才能享受到科技進步所帶來的助益。

白內障是最常見的眼部老化症狀之一,若造成視力模糊,影響日常生活,可以手術置換多焦點人工水晶體重拾光明,並可一併矯正老花、白內障、近視等問題。不過,民眾對於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如何選擇仍存有不少疑惑,有待澄清。

最常見的疑惑之一是,有些白內障患者術後雖植入多焦點人工水晶體,但仍需戴上老花眼鏡才能閱讀小字,為什麼呢?眼科醫師指出,這種情形大部分發生在一些眼球結構異常,或視覺功能先天較弱的患者;例如罹患高度散光、高度近視或高度遠視者,這部份的患者手術後植入多焦點人工水晶體雖然也能恢復部分調視能力,但看近及看太小的字體時,仍建議視需要搭配近用老花眼鏡輔助,其中部分患者經數個月的大腦調適期後看近能力仍有進步空間。

聚英視光眼科診所賴威廷醫師表示,民眾在選擇人工水晶體時,若未事先詳細了解其功能及作用,容易產生誤解。早期人工水晶體基本上可提供看遠清晰的能力,但看近的部分仍需仰賴老花眼鏡輔助。直到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問世後,除了幫助病人看遠清晰,也能解決看近問題。不過,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在矯正近用視力上,仍有其一定的功能範圍,使用上需要患者的條件相互配合並逐步習慣適應。

舉例來說,雖然是「多焦點」人工水晶體,但不代表能像人體原生年輕時的水晶體一樣,可以貼到眼前20公分看東西。目前「多焦點」人工水晶體的設計,大多是提供一般較常用的看近距離,此距離大約落在30至50公分,而中間的視覺落差需患者自己調整姿勢去適應習慣,很多患者以為植入了人工水體後,就一定能回到年輕時無距離限制的調節力,這是不正確的想法。

賴威廷醫師進一步指出,高度近視、高度遠視及視網膜明顯退化者,因眼球結構發生變化,導致視覺解析能力可能較弱,植入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後,雖然能改善視力,但有些患者約需半年重新適應閱讀距離,看太近或需要看小字時,仍可以視情況使用近用眼鏡輔助,以逐漸習慣。

再以高度近視為例進一步說明,因眼軸拉長,視網膜變薄等眼部結構不可逆的變化,常導致視覺解析度下降。同時,視網膜對強光的防禦能力不足,導致發生黃斑部退化的風險升高。再加上微血管循環量相對不夠,視網膜老化比一般人提早5到10年,這些因素都會影響高度近視患者置換人工水晶體後的視覺效果。

賴威廷醫師建議,民眾選擇人工水晶體應視自身狀況與生活需求並與醫護人員充分討論而決定,才能享受到科技進步所帶來的助益。除部分高度近視、高度遠視或高度散光者外,一般無其它特殊疾病的單純白內障患者,在雙眼均植入多焦點人工水體後,經1到3個月的調適期,約九成以上患者能享有看遠看近皆不再需要眼鏡的方便生活。當然,若合併有散光者務必加選有抗散光功能的多焦點人工水晶體,方能達到最佳的視力矯正效果。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