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胸悶心房顫動警訊 量脈搏助保命

1975
【NOW健康/陳怡君 台北報導】
心悸、胸悶心房顫動警訊  量脈搏助保命
▲ 以台灣發生腦中風的人口來看,大約每6個人中,就有1個是和心房顫動有關,而心房顫動患者罹患中風的機率,高出一般人5倍之多,死亡風險為2倍,就不同性別而言,女性心房顫動之長期風險更高於男性。(圖/ingimage)
 全台灣約有23萬名心房顫動患者,長期暴露在中風及死亡風險下,2011年6月6日至6月12日為2011年全球心律不整週,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中華民國心臟學會、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共同呼籲「健康看脈搏  心律不亂GO」,提醒民眾在家自我檢測脈搏,有助及早發現心律不整,避免心房顫動的威脅。

 一名65歲的黃先生就曾因為疏忽心房顫動引發的胸悶、無力等症狀,險些引發中風,所幸透過治療及藥物預防中風,已重拾對健康的信心。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陳志鴻表示,許多民眾都知道高血壓會引發中風,但卻忽視心房顫動其實也是導致中風的幕後推手。

 以台灣發生腦中風的人口來看,大約每6個人中,就有1個是和心房顫動有關,而心房顫動患者罹患中風的機率,高出一般人5倍之多,死亡風險為2倍,就不同性別而言,女性心房顫動之長期風險更高於男性。其他像是高血壓、糖尿病、心衰竭、年齡介於65到74歲、動脈血管疾病等,也都是中風的危險因子,合併愈多危險因子,發生腦中風的機率就愈高。

 陳志鴻也強調,心房顫動患者腦中風其實可以被預防,但因為傳統藥物的使用不便及可能引發顱內出血的風險,讓近8成患者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目前國外已有新型抗凝血藥劑克服上述問題,台灣未來也可望上市。患者也可透過藥物治療,讓心跳慢下來,減少併發症產生,降低中風機會並增加存活率。

 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理事長陳適安指出,心悸、頭暈、疲倦、胸悶、喘不過氣等是心房顫動常見的症狀,若出現警訊,就應主動諮詢心臟專科醫師,但也有部分患者不會出現明顯徵兆,因此平時可透過「量測脈搏四步驟」休息五分鐘、手掌朝上空、兩指尋脈動、量測半分鐘,檢視自身的心律是否正常,不讓心房顫動作祟。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