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不要拖 微切口白內障人工水晶體新視界

812
【NOW健康 黃曼瑩/台北報導】
白內障不要拖 微切口白內障人工水晶體新視界 
  日前一名女性保險員因為有過敏結膜炎,竟自行在藥房購買類固醇服用,結果因為過量而導致白內障;另有一位大陸男子進行室內助曬,結果未戴眼罩與護目鏡,也導致新陳代謝白內障。白內障成因很多,目前治療方式以藥物與手術為主,而手術是目前直接有效的治療方式。也因白內障手術的進步,尤其超音波晶體乳化手術配合儀器與人工水晶體材質的研發進展技術精進,效果佳、術後恢復快,讓白內障病患獲得比以往更好的結果。

  一直以來白內障都是老人最感困擾的眼科疾病之一,傳統錯誤觀念是白內障要等到成熟才能動刀,有些過度成熟的白內障,其皮質液化,晶體蛋白質囊滲出,為巨噬細胞所吞噬,並塞住房水出口的小樑網,而造成晶體性青光眼,甚至惡化到眼睛完全看不見了。其實不需要等到白內障成熟時再進行手術,以免發生合併症。

  白內障手術的適當時機是依個人的生活需要而定,即視力障礙已經影響到日常工作與生活習慣時,經過醫師評估,就可以接受手術治療。先天性白內障則視水晶體混濁的程度部位而定,倘若中心晶體混濁的程度足以引起視力障礙,便應考慮早期接受手術或長期放大瞳孔,以避免弱視的產生。

  白內障手術重點在於將有問題白內障的水晶體取出,替換人工水晶體,署立雙和醫院眼科醫師沈筠惇表示,為了使傷口小、加快術後復原速度,並且減少術後散光,因此技術與材質都愈來愈進步,傳統的白內障手術方法,傷口約十毫米,而進步的超音波乳化術,則可以控制到大小約二到三毫米的手術傷口,將超音波乳化器伸入眼球之水晶體,一方面將晶體物質乳化,一方面吸出,最後留下後囊,以便置人後房人工水晶體。晶體乳化術完成後,再將人工水晶體放進囊袋中。

  超音波乳化術所需的時間與晶體核硬化程度有關,越硬的核性白內障,需以較強的超音波及花較長的時間來乳化它,而時間越久對角膜內皮的損失越明顯,所以針對過硬核性白內障,就得仔細評估那種手術方式較適合。

  更進步的發展是軟式折疊人工水晶體的發明,進一步將傷口縮得更小,使得術後散光更小,復原更快。由於手術技術的進步、高科技儀器的使用以及人工水晶體材質的改進,使得現今白內障的手術方法也顯著進步。沈筠惇醫師表示,目前人工水晶體種類很多,已廣泛使用在治療白內障,最新一代手術是在角膜附近劃一個微切口(1.8mm-2.2mm),將一個微細的探針伸入眼內以超音波乳化,吸除混濁的晶體,再植入適合個人的人工水晶體。而人工水晶體材質必須有更高的生物相容性,才能在眼內與其他組織和平共存,因此它的材質和植入方式也愈來愈先進,讓白內障的患者,手術後重見清晰視界。

  目前開始使用的是新式微切口白內障超音波乳化手術,以及可摺疊超薄微切口的一體成型人工水晶體,全新的白內障手術除了已經將白內障手術切口標準降至2毫米以下,新式可摺疊超薄微切口的人工水晶體特點包括傷口小、一體成型、鏡片鏡身與固定腳的夾角呈10度(過去一體成型人工水晶體是完全沒有夾角的設計)、鏡身有360度直角方邊設計(過去一體成型人工水晶體只是部分方邊無法360度完全直角方邊)、鏡片有三種尺寸,採取四隻固定腳設計,不會產生歪斜,使視力穩定,以及雙面非球面設計為零像差等,可以減少炫光、光暈及像差等發生機率。

  沈筠惇醫師提醒,在挑選人工水晶體時,尤其是選擇折疊人工水晶體必需要有彈性,厚度要薄,才能從切口放進去,而且光學效果必需良好,目前1.8 mm-3.2mm的人工水晶體都有人使用,唯一差別在於傷口大小、造成角膜散光小與癒合速度,一般說來,傷口愈小癒合也愈快,散光也愈小,必須慎選專業眼科醫師來執行。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