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使用標靶治療! KRAS基因檢測為大腸癌患者節省醫療開銷

1044
【NOW健康 陳怡君/報導】

台北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王煥昇 
  隨著大腸直腸癌患者不斷增加,甚至成為96年度新增病例人數最多的癌症,國人也逐漸體認到腸癌的可怕,根據台北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王煥昇觀察,越來越多民眾自發性前往醫院做糞便潛血及大腸鏡等檢查,政府也提供五十歲以上民眾兩年一次免費篩檢,希望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大腸直腸癌可說是文明病的一種,王煥昇醫師表示,「以前的人只能偶爾打打牙祭,現代人飲食大魚大肉,都是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養份攝取的比例不對。」除了飲食問題外,遺傳也是造成大腸直腸癌的主因之一,如果家族有癌症或大腸息肉的病史,更要隨時注意身體狀況,並提早篩檢年齡。

  以糞便潛血篩檢出的患者只有三分之一為初期,其餘為中末期,這是因為初期出血的頻率和量不多,容易被忽略,還是以大腸鏡檢查最為準確,若能在癌細胞擴散前及早治療,有高達九成以上的機會可以存活五年以上,萬一發生遠處轉移,甚至轉移到肝臟、肺臟等器官,五年的存活率則掉至一成以下。

  王煥昇醫師指出,轉移性大腸直腸癌腫瘤往往會因為過多或位置敏感,無法以手術切除乾淨,可以使用化療搭配標靶藥物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先縮小腫瘤才能增加手術的可能性。研究顯示,使用標靶藥物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合併化療,可以提高腫瘤反應率,延緩癌細胞惡化,並且不會增加化療副作用,遠端轉移的患者若在第一線使用,大約八周即可看出效果。

  現在更可利用KRAS基因檢測,預測標靶藥物療效,如果KRAS基因沒有突變,才能使用標靶藥物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為腸癌患者訂做個人化醫療,聰明用藥不僅幫病人節省醫療費用,也爭取更多治癒的機會。

  有一位七十多歲的高齡患者,由於排便困難和便血而就診,沒想到已罹患末期腸癌伴隨肝轉移,王煥昇醫師先幫他做KRAS基因檢測,確定可以使用標靶藥物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後,再搭配化學治療,現在已將肝轉移的部份全部切除,只要繼續定期追蹤,患者還是可以保有正常生活。

  台北榮總有不少年長的腸癌患者,一聽到手術、化療就害怕,王煥昇醫師都會以正面的態度鼓勵他們,只要積極面對、接受治療,癌症不再是絕症,他也再三提醒民眾,少肉、少油、少啤酒,正確掌握飲食比例,同時定期接受篩檢,都是遠離腸癌的不二法門。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