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然而,並非所有B型肝炎患者都需要接受治療,其中6至7成患者為健康帶原者,僅需要每年一次定期追蹤即可,真正需要治療的為慢性肝病患者,佔所有B肝族群的2至3成,血液中病毒量高,GOT與GPT指數異常,如未及時治療,肝硬化與肝癌的比例是健康帶原者的5至10倍。目前針對慢性肝病者治療方式多以口服藥物為主,一般來說B肝病患須不斷服藥以控制病毒。余憲忠醫師指出,B型肝炎經服藥後通常很快就能控制,患者如未持續服藥,除了會造成肝病復發外,當原有病毒出現抗藥性反應,將增加後續治療的困難。
E抗原轉陰 健保額外多給付一年鞏固治療
長期服藥對多數人來說是一種困擾,不但降低生活品質,也造成經濟上的負擔,B型肝炎其實有可能不需長期服藥,余憲忠醫師表示,B型肝炎患者中含有陽性E抗原,根據過去臨床經驗顯示,不論是透過藥物或是自然因素,當E抗原從陽性轉為陰性時,肝硬化的比例降低,再鞏固治療一年半後即可停藥,因此,E抗原轉陰是提早停藥的重要指標,但仍別忘了需定期追蹤。今日若病患在健保三年給付期內達成E抗原轉陰,便能讓健保額外多給付一年鞏固治療。
B型肝炎初期症狀並不明顯,也不易察覺,所以易被忽略,就目前B肝患者就醫的狀況看來呈現兩極化的狀態,初期的B肝患者或是末期的肝癌患者就醫者居多,台灣目前針對B型肝炎的治療在國際上居於領先地位,以現行醫療技術來看,初期B型肝炎治療與病毒抑制並非難事,透過適當的治療不但不需長期用藥,還能恢復健康。余醫師建議,民國75年前出生,或有家族有B肝病史者,皆需進行抽血篩檢生化血清指標,可提早預防與治療,防止「國病」纏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