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龍」劇情真實上演 學子罹罕病馬凡氏症

2363
【NOW健康 李逸華/台北報導】
「醫龍」劇情真實上演 學子罹罕病馬凡氏症
▲ 統計指出,罹患「急性主動脈剝離」的患者,至少50%在發生後 48 小時內會死亡,每延遲治療一小時,死亡率便會增加1%!因此,一旦確診「急性主動脈剝離」,應儘速開刀。(圖/ingimage)

在日劇《醫龍》的劇情中,曾出現罕見遺傳疾病「馬凡氏症候群」,也在台灣真實上演!一名21歲衛姓學生,日前突然感覺左側胸骨下疼痛,經詳細診斷證實罹患了罕見的「馬凡氏症候群」,合併「急性主動脈剝離」,所幸經緊急手術、及時處置,目前已無大礙。

 萬芳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外科主任李紹榕醫師指出,患者當時因突發的左側胸骨下疼痛,被緊急送醫檢查,經電腦斷層對比顯示,病患有「升主動脈夾層動脈瘤」,與擴大約6公分的「主動脈根部」等狀況,確診為「馬凡氏症候群」、合併「急性主動脈剝離」,緊急照會心臟外科進行手術。

 李紹榕醫師表示,患者經過「主動脈弓置換」、「主動脈瓣膜置換」,以及新式的降主動脈行「固定式支架象鼻手術」等一連串手術後,逐漸恢復健康,術後第3天即可轉入普通病房、第16天便能出院。

 統計指出,罹患「急性主動脈剝離」的患者,至少50%在發生後 48 小時內會死亡,每延遲治療一小時,死亡率便會增加1%!因此,一旦確診「急性主動脈剝離」,應儘速開刀。「主動脈剝離手術」通常需要藉助體外循環系統,於低溫循環中止的情況下進行,屬於困難度高、複雜的心臟外科手術。

 不但如此,「主動脈剝離手術」2至5年,降主動脈可能再次病變,需要重新進行手術,帶給病患莫大的痛苦。如果施行「主動脈弓置換」、合併「固定式支架象鼻手術」,可讓患者在下一階段手術時,免去血管挪移手術,同時也可減少「降主動脈」病變機率。

 罕見疾病「馬凡氏症候群」又稱為「蜘蛛人症」或稱「麻煩症」,臨床上和骨骼、眼睛與心血管系統疾病息息相關。患者多屬高瘦身材,部份患有深度近視、眼內水晶體脫垂,甚至會有視網膜剝離而雙眼失明等症狀。

 李紹榕醫師提到,「馬凡氏症候群」患者最嚴重的併發症為心臟的「升主動脈剝離破裂」,患者普遍為身材高大的籃球或排球運動員,並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激烈運動而發生猝死。若能早期診斷治療,即可減緩併發症發生。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