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指數飆高 精神官能症患者增加

2907
【NOW健康 彭慧雲/台北報導】
痛苦指數飆高 精神官能症患者增加
▲ 臨床上的精神疾病可初分為兩大類,一為受較多體質因素影響的重大精神疾病,治療上以藥物治療為主,如精神分裂症與躁鬱症等,另一為因重大壓力事件所引起的精神官能症,治療上除了藥物治療外,另需輔以心理治療,如憂鬱症、焦慮症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精神官能症由於受早年之負面經驗或壓力事件影響,也成為目前精神科門診逐漸增加的病患族群。(圖/ingimage)

近來全球的經濟不景氣,也影響國內的經濟發展,使得失業率增加,無薪假人數大幅提升,民眾的生活壓力升高,整體的痛苦指數持續飆高,連帶著心理的健康也備受威脅。醫師提醒,有些人無法適時紓解壓力,容易引發身心方面疾病,若能早期發現症狀,如憂鬱、焦慮、相關身體症狀和失眠等,適時的調整治療,就能避免相關精神官能症的發生及情況惡化。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王仁邦表示,當身心長時間出現緊張、焦慮、失眠等症狀,若是能於疾病早期甚至未發時就接受專業精神科諮詢與評估,相對上比較容易找出精神疾病的病因,與病患及家屬討論所能接受的治療方式,可完善地規畫適切治療,病患對治療的配合度增加,將會有最佳的治療效果。

 臨床上的精神疾病可初分為兩大類,一為受較多體質因素影響的重大精神疾病,治療上以藥物治療為主,如精神分裂症與躁鬱症等,另一為因重大壓力事件所引起的精神官能症,治療上除了藥物治療外,另需輔以心理治療,如憂鬱症、焦慮症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精神官能症由於受早年之負面經驗或壓力事件影響,也成為目前精神科門診逐漸增加的病患族群。

 王仁邦醫師表示,依據門診經驗來看,最常見的精神官能症是憂鬱症,曾經遇過一個案,是六十歲左右婦女,含辛茹苦扶養早年因女兒離婚而開始照顧的孫子,逐漸出現憂鬱症狀與不明原因的身體症狀,包括胸悶、下背痛與肩膀酸痛,十多年來個案並未求醫,而是頻繁至診所或藥局打鎮定針,造成藥物依賴,一直到子女主動帶個案至門診求醫,經醫師評估發現是憂鬱症合併藥物依賴,經過仔細評估與治療,不僅憂鬱與身心症狀改善,於門診追蹤發現其藥物依賴的情形已完全改善。

 王仁邦醫師強調,一旦發現自己或身旁親友有早期的精神病症狀,從思考或知覺異常、自我感改變或人際關係改變,或是到已出現幻覺或妄想,或重大壓力事件後的精神科症狀,如憂鬱、焦慮、活動量減低和睡眠變差等,建議能即早尋求心理諮詢或精神科評估,早期發現並早期治療,將可讓疾病的預後變好。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