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中風患者年輕化 慢性病高危險群年齡層下修

2511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
首次中風患者年輕化 慢性病高危險群年齡層下修
▲新光醫院神經內科加護病房主任連立明醫師(圖左)表示,日前收治一名32歲年輕患者,因突然發生口齒不清、步伐不穩情況,送至急診。該名患者右手和右腳無力,且說話困難,確診為腦中風。(圖/ingimage)

 國內人口高齡化,高齡中風人口隨之增加,但研究指出,年紀輕輕即中風的人數成長速度驚人,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抽菸是年輕型中風發生主因。醫師警告,戒菸、飲酒不過度,養成規律運動習慣,飲食低鹽低油高纖維,按時服藥才是最重要的預防中風之道。

 台灣腦中風學會秘書長陳威宏醫師指出,中風在全球死因排名第二,全球每6秒就有1個人死於中風,每個人一生中將有六分之一的機率發生中風,而台灣十大死因中,腦血管疾病也高居第三位。

 中風也是成年人殘障的主要原因,且中風存活的患者生活無法自理,需要他人長期照顧,往往帶給家庭及照顧者後續醫療及經濟沈重負擔。如果家庭經濟主要支柱的年輕人發生中風,更會對整個家庭造成巨大衝擊。

 美國最近一項研究就發現,20至54歲首次中風人數成長驚人,占中風總人口比率,從1993年的12.9%上升至2005年的18.6%。陳威宏醫師表示,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和抽菸習慣是年輕型中風發生主因,罹患這類慢性疾病的年輕患者都是中風的高危險群。

 新光醫院日前收治一名32歲年輕患者,因突然發生口齒不清、步伐不穩情況,送到醫院急診。新光醫院神經內科加護病房主任連立明醫師表示,該患者就醫時右手和右腳已無力,且說話困難,確診為腦中風,隨即注射血栓溶解劑治療,並送至加護病房,隔日中風症狀就得到改善。

 連立明醫師指出,該患者在三小時黃金救援期間,就被送至急診室接受治療,使受損範圍縮小,治療效果提高,因此復原良好,沒有產生任何併發症。如果症狀出現超過3小時才送醫,就不適合施打血栓溶解劑,可能造成嚴重出血問題。

 陳威宏醫師提醒,戒菸、飲酒不過度、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低鹽低油高纖維的飲食控制、與規則的藥物治療才是預防中風之道。一旦疑似中風,應儘量於二小時內送至具緊急醫療能力的醫院,以提升急性中風治療效果。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