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常流鼻血?! 恐為「嗅母神經胚細胞癌」

3609
【NOW健康 黃筱雅/台北報導】
異常流鼻血?! 恐為「嗅母神經胚細胞癌」
▲其中,鼻部癌症(包含鼻竇癌)佔120至150例,但「嗅母神經胚細胞癌」只佔其中的5例,實屬罕見。簡言之,在每年新增罹癌患者中,「嗅母神經胚細胞癌」發生率僅10萬分之5。

常有鼻塞、流鼻水等現象,千萬別認為只是過敏而不就醫診治,若還伴隨異常性的流鼻血或嗅覺問題,可能已罹患罕見的「嗅母神經胚細胞癌」!一名病患阿德原以為自己只是鼻塞感冒,但隨著喪失嗅覺、出現呼吸困難等,且情況已持續一年多,才驚覺事態嚴重,經過耳鼻喉科和神經外科檢查,確診為「嗅母神經胚細胞癌」。

根據調查顯示,癌症蟬聯國人10大死因之首31年,每年國內約新增加9萬名罹癌患者。其中,鼻部癌症(包含鼻竇癌)佔120至150例,但「嗅母神經胚細胞癌」只佔其中的5例,實屬罕見。簡言之,在每年新增罹癌患者中,「嗅母神經胚細胞癌」發生率僅10萬分之5。

嗅母神經胚細胞癌(Olfactory Neuroblastoma)為罕見惡性腫瘤,位置接近鼻腔、鼻竇、顱窩與眼球等構造,腫瘤血管分佈廣泛,不過發病緩慢,患者常有鼻塞、流鼻血的症狀,有些還會鼻竇疼痛、視野模糊、前額痛,嚴重甚至喪失嗅覺、失明等。此病多發生於40歲到70歲間,尤以男性比例略高,佔55%,女性則是45%。

嗅母神經胚細胞癌之所以罕見,是因無法從外觀上看出鼻腔內有腫瘤。經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邱贊仁醫師初步治療,發現阿德的鼻腔內佈滿異常多的息肉,並緊急安排電腦斷層,檢察後發現鼻腔內有腫瘤長達9公分,而且還吃穿顱底。於是連絡神經外科李定洲醫師、陳幸鴻教授討論病情和治療方式,決定採取兩階段手術切除腫瘤。

台北慈院至今尚未遇過嗅母神經胚細胞癌的案例。陳幸鴻教授指出,在動過近15例顱顏合併切除手術當中,這次是目前遇過最嚴重的案例,癌細胞已擴大至眼眶、鼻竇,且最糟糕的是還穿過顱底、腦膜,甚至侵犯到腦組織。而討論治療阿德的方式,第一階段由邱贊仁醫師進行內視鏡切除鼻腔部分的腫瘤;第二階段則是神經外科團隊進行顱內腫瘤清除。

不過,在進行嗅母神經胚細胞癌的手術時,患者在手術中可能大量出血,束後也可能發生感染及腦脊液滲漏等情形。陳幸鴻教授表示,所幸此次手術較預期中順利,但是嗅神經母細胞瘤術後仍有復發的機會,因此術後需進行放射線輔助治療,就陳教授治療的多年經驗評估,因為患者反應不錯,存活率可超過5至10年。

醫師提醒,鼻塞為「嗅母神經胚細胞癌」的初期症狀,民眾不可認為是鼻過敏而不以為意,一旦發現有鼻塞、異常流鼻血等情形,應盡早就醫診治。陳幸鴻教授提到,腫瘤僅會在鼻腔內,可透過內視鏡手術處理,如已侵犯顱底與腦膜,才需結合耳鼻喉科與神經外科共同手術。民眾若能盡早以內視鏡或切片檢查確診,便能提早接受治療。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