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意純醫師說明,眼睛必須要有一定的壓力才能維持球形,當眼球內房水代謝不平衡,就會造成眼壓上升,超過視神經所能容忍的程度,導致視神經傷害,就稱為青光眼。(圖/ingimage)
青光眼輕忽不治療,當心失明。75歲李姓男子於10幾年前罹患青光眼,卻不以為意,直到3年多前,看東西時頭暈目眩,到眼科檢查才發現,視神經損害已到無法恢復,所幸經持續用藥治療,眼壓控制良好,及時阻止視力惡化,解除失明的危險。
大林慈濟醫院眼科醫師林意純表示,李姓患者3年前因頭暈不適來求診,經眼壓及視神經眼底斷層檢查,發現右眼眼壓32毫米汞柱,高出正常值21,且視神經盤已出現40%的長條狀凹陷,判定其右眼因長期眼壓過高,導致視神經受損。
後來安排進一步裂隙燈以及隅角鏡檢查,確診李姓男子罹患「慢性隅角開放性青光眼」,視野僅剩下一半。
林意純說明,眼睛必須要有一定的壓力才能維持球形,當眼球內房水代謝不平衡,就會造成眼壓上升,超過視神經所能容忍的程度,導致視神經傷害,就稱為青光眼。青光眼是全球排名第二的致盲眼疾,會對視神經產生不可逆轉的嚴重傷害,眼壓升高損害視神經,讓視野愈來愈狹窄,甚至失明。
「低頭族增多,青光眼患者年輕化的趨勢」林意純指出,急性青光眼由於發病快速,眼壓於短期內上升到50至60毫米汞柱,患者常有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眼睛脹痛、視力減退、充血流淚。由於角膜因壓力上升而水腫,看燈光時會有虹暈出現。
不過,慢性青光眼初期無特別症狀,慢慢侵蝕視神經,進而導致視野缺損,最後也會影響到視力,若等到視力下降才求醫,視神經已被壓迫所剩無幾,治療效果就十分有限。建議40歲以上民眾,尤其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視或三高患者,最好每年接受一次眼睛檢查。
治療方面,大多以口服藥物或點眼藥水,來減少房水產生或促進排除,另可考慮以雷射或手術做進一步治療,以達到降低眼壓的效果。若是工作需要常使用電腦,一定要適度的讓眼睛休息,才能保護眼睛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