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鬆為熟男第一殺手 髖部骨折死亡率偏高

2144
【NOW健康 李宛真/台北報導】
骨質疏鬆症
▲目前男性骨鬆用藥的選擇遠少於女性,第一線僅能選擇少數雙磷酸鹽藥物,但需要顧慮病患的腎功能與長期用藥順從性。

骨鬆不是更年期女性專利!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IOF)最新資料顯示,骨質疏鬆症最嚴重的併發症為髖部骨折,三分之一發生在男性,骨折後第一年死亡率高達37%。醫師提醒,65歲以上男性應盡早接受骨鬆篩檢,接受藥物治療,同時戒菸酒,補鈣及身體平衡訓練,預防跌倒骨折。

過去骨質疏鬆症常被認為是更年期以後婦女的特有疾病,事實上男性骨疏問題更需要被關注。台灣男性每十萬人就有196人發生髖部骨折,不但高居亞洲之冠,更排行世界第九。

台大醫院骨科部主任楊榮森醫師表示,男性骨鬆併發症風險高。以全球髖部骨折為例,男性骨折後第一年死亡率高達37%。一年內30%患者因而永久殘障,40%無法獨力行走,80%無法單獨進行至少一項的日常活動。

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副教授吳至行指出,台灣地區骨疏骨折的發生率為腦中風的2至4倍。患者一旦無法行走,長期臥床就容易發生各種疾病,造成死亡。髖部骨折即使經過手術治療後,仍有部分患者無法恢復行走,必需長期依賴他人照顧。

「骨鬆有藥可治,但男性患者選擇受限」吳至行說,骨鬆藥物需連續服用一年以上才見效,但骨鬆男性用藥常需顧慮患者腎功能與腸胃功能,選擇少,加上目前常見的口服雙磷酸鹽類藥物,病患服藥順從性不佳,治療3個月有半數以上患者會自行停藥,失去療效。

不適用口服藥物及腎功能不佳的男性,可考慮類保骨素骨鬆針治療。吳至行表示,骨鬆針藥物作用可深入皮質骨,提高皮質骨骨量,每6個月皮下注射1次,對病人來說較方便,可避免口服藥物順從性不佳的問題。

楊榮森提醒,65歲以上男性要盡早接受骨鬆篩檢,接受治療,罹患骨鬆應戒菸酒,平日多補充鈣質、維生素D3,適量日曬、運動及平衡訓練,配合持續骨鬆藥物治療,可減低再次發生骨折的風險。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