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難言之隱 環狀切除痔瘡新療法

1677
【NOW健康 王國強/台北報導】

  痔瘡是目前現代人最常被困擾的疾病之一,據統計,50歲以上民眾超過一半都曾發生,平均100人中有5人得到此症狀,由於現代人生活作息經常久坐久站,缺乏適度運動,水分補充攝取少,再加上冬天氣溫的驟降,很多人自然而然會攝取較多的澱粉類及肉類食物,容易導致便祕,使得痔瘡發生比例逐漸攀升甚至有年輕化的趨勢。

  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糠榮誠主任表示,痔瘡症狀的表徵可分為四期,第一、二期的痔瘡較輕微,通常可給予軟便劑服用及局部藥物塗抹,至於散在性內痔,則可使用捆綁枯痔法,使之壞死脫落;對於較嚴重的三、四期的痔瘡,建議最好以選擇手術切除,可使痔瘡再發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糠榮誠說門診中有二至三成的民眾,因便血現象而誤以為罹患大腸癌,其區別在於痔瘡的便血不與糞便相混,表徵為大便後的滴血,但嚴重的可能會導致貧血;而大腸癌的便血表徵為持續性少量、帶黏液血便,與糞便混在一起,如發現有便血症狀應儘快找醫師判斷比較安全。

  一般人害怕痔瘡開刀,多半是擔心術後的不便性或害怕導致大便失禁或是疼痛的後遺症,多在疼痛難忍長時間後才願就醫,糠榮誠主任解釋,要根除痔瘡手術切除還是唯一方法,其實現在已有較新的痔瘡療法環狀切除術 (PPH),採用拋棄式的手術器械,把痔瘡推進肛門內約三至五公分處(即齒狀線之上)手術,主要是將鬆弛脫出的內痔黏膜切除,並阻斷外痔黏膜的血管供應,讓其漸漸凋萎,可切除痔瘡或讓痔瘡變小以減少痛苦,對痔瘡患者合併有「肛門脫垂」情形的患者,可以一次解決問題,術後疼痛期較傳統手術短,疼痛期可較傳統手術縮短一至二日,且恢復快、排便也無障礙,可提供患者另一個手術選擇。

  糠榮誠建議,預防痔瘡的最好方法是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包括進食大量的蔬菜、生果及五穀類食物,配合攝取充足的水分有助軟化大便及保持有規律的排便習慣,避免蹲廁時間過長。定期做運動更可促進血液循環,減少患上痔瘡的機會,避免久坐久站,如果工作需要長時間維持坐姿的話,建議可以站立或步行一會作為短暫休息,都可減少痔瘡復發。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