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癌有年輕化趨勢 標靶藥物健保納給付

1538
【NOW健康 黃曼瑩/台北報導】

  日前台北榮總發布新聞稿指出,連勝文在北榮做例行健康檢查,發現右腎有兩公分腫塊,因此安排住院並施行小部分切除手術,過程順利,術後恢復良好。是否為惡性腎臟腫瘤,需待病理切片報告最後確認。根據最新癌症登記報告,2006年國人腎細胞癌的新增病例665人,占所有腎癌(743人)的89.5%,男性病患91.77%(435人),女性病患85.50%(230人),最年輕的病人不到15歲,50歲以下病人佔20.9%(139人),40歲以下病人佔7%(47人),顯示腎細胞癌有明顯年輕化的趨勢。

  腎癌並非十大癌症之一,但因許多名人都曾罹患腎臟癌,事實上,第一期腎癌的五年的存活率可高達95%,而晚期或轉移腎細胞癌患者,2010年1月1日開始,健保也將標靶治療藥物紓癌特(sunitinib/SUTENT)列入第一線治療藥物,為患者延續生命,並將為國內腎癌患者一年將省下近一百三十萬元。

  在治療上,腎細胞癌以手術治療為主,高達76.85%;化療及放療各佔8.48%、6.33%。腎細胞癌的新增與死亡的病例,在過去十年均顯示有逐年攀升的趨勢。進一步顯示,仍有待更有效的全身性治療以輔助手術治療外之不足。

  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張文震醫師表示,國人的確有八、九成的腎癌是腎細胞癌,其中,又以顯微鏡下,看起來會水水亮亮的亮細胞癌(clear cell renal carcinoma)比例最高,也由於俗稱「腰子」的腎臟,是隱藏在後背部深處,因此,初期病變的症狀,並不明顯,所幸,有愈來愈多的國人,有習慣作健康檢查,例如作腹部超音波掃描時,意外發現腫塊,使得約有二成左右的第一期腎細胞癌患者,可以在腫瘤小於七公分前,早期發現,患者五年的存活率可高達95%,但若是拖到已出現血尿、腫塊、疼痛這三個典型症狀,多屬第四期,五年的存活率不到20%。

  台北榮總泌尿科張延驊醫師表示,「腎細胞癌的血管非常豐富,走的是血路,因此特別容易轉移,尤其是轉移到肺臟。」他也強調「若是早期的腎細胞癌患者,手術部份切除與全腎切除的療效差不多,但長期的死亡率較低,因此,會盡量採施行部份切除手術,也由於腎細胞癌在放療、化療的治療效果有限,即使是晚期或轉移腎細胞癌患者,若體力許可,也都會盡量手術,再以傳統的免疫藥物(如:干擾素INF-α)作治療,患者的存活率會比完全不開刀好。」

  在口服標靶治療上市後,讓晚期或轉移腎細胞癌患者,在治療上又多了有效的選擇。2010年1月1日開始,健保局也將給付抗腫瘤藥物紓癌特,用於第一線治療晚期或轉移性腎細胞癌,即病理上為亮細胞癌的患者。

  張延驊表示,紓癌特主要的作用機轉,就是攻擊腫瘤長血管的機制,抑制腫瘤的血管新生,阻斷腫瘤生長所需的氧氣和養分,同時也可以直接抑制腫瘤細胞的增生。

  根據發表於2009年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的研究證實,轉移性腎癌的患者在接受紓癌特反應率是47%比傳統的免疫療法干擾素(INF-α)的12%,高出約四倍之多。至於,患者的中位無疾病惡化存活期,紓癌特是11個月,干擾素是5個月;中位整體存活期部份,若是只使用紓癌特作為治療程藥物,可延長患者28.1個月的壽命,同樣比干擾素的14.1個月,多出一倍的時間,成效很明確,因此,才可以被列為治療晚期或轉移性腎細胞癌第一線的給付藥物。

  張文震表示,轉移性亮細胞腎癌患者,對於紓癌特這類的標靶藥物的治療藥物,有些人很快可以看到治療效果,臨床上,最快一至兩個月,就可以看到反應,有些人則需較長的時間;治療後有些患者的腫塊會縮小,有些患者的腫塊雖未縮小但是發生中心潰爛,兩者皆表示整體癌細胞數量有減少,代表治療有效。使用紓癌特治療時,一般建議服藥四週,停藥二週,六週為一個治療的療程。紓癌特作為晚期或轉移性腎細胞癌治療的建議療程為:每一週期每日服藥4顆,用藥4週後,停藥兩週。依據臨床研究數據,患者平均接受7.8個週期之治療。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