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先照顧?新制將分5級檢傷搶救

624
【NOW健康 楊格非/台北報導】

  小病別往大醫院急診跑!衛生署急診5級檢傷分類新標準已經上路,共分為5類。第1類病情嚴重,必須立即搶救。第5類則病情輕微,如果堅持要在急診就醫,一旦病人太多,可能得等上兩個小時。

  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指出,從今年1月1日起,全面實施急診五級檢傷分類標準,使用呼吸窘迫度、血行動力變化、意識程度、體溫、疼痛程度、受傷機轉等6種之調節變數,將病患依照其病情輕重與急迫性,分為復甦急救、危急、緊急、次緊急、非緊急等5種等級。

  至於建議候診之時間,則依照檢傷等級分為立即就診、10分鐘、30分鐘、60分鐘、120分鐘。石崇良指出,實施之後,病人被送達急診處後,醫護人員依據客觀數據與病人的主觀陳訴,快速評估病人病情急迫嚴重程度,決定看診順序。

  石崇良說,實施後,對於病患的就醫權益,並無影響。只不過,醫院人員必須多花一些時間,來告訴等候的急診患者,為何需要等這麼久,安撫患者及家屬的情緒。

  前急診醫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急診部主任陳日昌指出,原則上,病人還是隨到隨看。但如果一下子湧進許多病人,空間有限、人力有限,資源應該用在就得依照檢傷分類新制來分等級。

  陳日昌指出,檢傷分類共有136種指標,判定標準相當複雜,以往由醫療人員主觀來判定,現在透過電腦輔助系統,可以更客觀。這套系統總共花了3年多研發時間,且通過了30多家醫院急診測試,反應相當不錯。

  石崇良強調,實施檢傷分類主要目的為運用有限緊急醫療資源,在適當時間內,於適當的地方,使用適當資源做正確的處置。正確地分辨出病情的嚴重度,使危急的病患及時獲得最妥適的醫療處置。

  為了讓各級醫院可以妥善處置危急的病患,維護急重症病人的醫療照護品質,希望疾病較輕的患者就近至醫療院所一般門診就醫,以避免輕症者湧入至醫學中心就醫,除了等候時間較久,也可能造成急診壅塞。

  石崇良呼籲,大家要體認緊急醫療資源有限,實施新的急診五級檢傷分類標準,係透由電腦輔助,精確地判斷出急診病人的嚴重度,優先診治嚴重度高的病患。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