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解上腹部疼痛 中醫治療加按摩

818
【NOW健康 黃曼瑩/台北報導】

  一名長期受到腹脹、上腹部疼痛之苦的張小姐,曾經由胃鏡檢查診斷出十二指腸潰瘍併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接受抗生素及抗潰瘍藥劑治療,但是並未完全治癒,仍然會反覆發作,於是患者尋求中醫治療,經過醫師診斷並加以中藥調理,以及教授穴位按摩、腹部按摩方法,患者的不適症狀在接受治療後即有明顯改善。

  臺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陳建宏指出,胃十二指腸潰瘍常常表現出上腹疼痛、飽脹、打嗝、溢酸、甚至上消化道出血、解黑便等症狀,當中以上腹痛是最常見症狀,可因攝食而緩解(十二指腸潰瘍)或因攝食而惡化(胃潰瘍)。

  造成胃十二指腸潰瘍的原因包括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使用非類固醇止痛劑。其中15-20%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患者會發展成消化道潰瘍,而隨著疾病發展,疼痛情況會加劇,並可同時伴隨著胃酸食道逆流而有胸口灼熱、火燒心的難過感覺,或伴隨著排便不暢,使腹內壓升高又加重前述不適症狀。

  病患就診時,依中醫辯證論治方式給予適當中藥治療,平常保養更可採用穴位按摩、腹部按摩方式進行。更重要的是,平時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的衛教、這些更是確保療效、鞏固療效,並且避免一再復發的不二法門。

  陳建宏提醒平時保健方法,包括避免菸酒與會加重潰瘍的食物或藥物(如非類固醇止痛劑)。保持定時定量的飲食習慣及正常排便習慣,還有飯後不立刻躺平,睡前兩小時不再吃東西。若泛酸情況厲害,睡眠時頭部高度略高於胃部。保持心情平和,可以避免症狀加劇,提高療效。

  除了遵循上述保護原則,更可以做積極穴位按摩以提升個人消化道功能,針對穴位在每日早晚各一次或是每餐半小時前,按壓穴位有微微酸麻感覺約兩分鐘,即包括「足三里穴」,在雙膝外膝眼為中心,以下四指幅寬處劃一橫線,此橫線與小腿脛骨相距一拇指橫寬的位置上。以及「內關穴」,是以雙手(手心向上)腕橫紋端近心端三指幅處,兩筋中間。

  陳建宏說,避免好發因素及保養自己,都有賴患者進一步努力。至於難治性、頑固性的疼痛就必須向醫師求診,並且持之以恆,醫師也會針對患者飲食生活習慣再加以確認,並給予正確衛教,以達到確實鞏固療效成果。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