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性口齒不清 小心暫時性腦缺血

2964
【NOW健康 黃曼瑩/台北報導】

  講話含糊不清,當心是腦中風前兆!一名年約八十歲女性,日前與家人用餐時突然發生口齒不清的症狀,家人緊急呼叫119救護車送往醫院急救,症狀在救護車上逐漸改善,到院時已完全恢復,而患者在急診所作的血液及影像檢查也完全正常。急診室醫師曾毓淇根據病史以及家屬的描述研判,認為患者應該是罹患「暫時性腦缺血」所致。

  中國醫藥大學附醫台北分院急診室曾毓淇醫師指出,造成說話腔調改變的原因很多,較常見的像是酒醉、藥物中毒、低血糖、腦中風,或聲帶結構異常等。大部分可藉由藥物、手術,或是療養而獲得改善,但國人較容易忽略的卻是有腦中風前兆之稱的「暫時性腦缺血」症狀。所謂暫時性腦缺血,是指患者出現短暫的類似腦中風症狀,譬如意識改變、肢體無力、吞嚥困難、語言障礙、視覺缺損、動作不協調等。症狀可能只出現幾分鐘而已,且通常會在24小時內完全消失。臨床上會把這類的症狀當作腦血管堵塞前的警訊,如果不積極介入治療,很有可能隨時會引發腦血管完全堵塞,造成腦部永久傷害。

  一般而言,腦中風是指腦血管完全堵塞,導致後方腦組織無法獲得充份的血流供應,引發腦組織壞死失去功能的現象,主要原因為血栓形成、血管狹窄、或是血管內壁受損;而暫時性腦缺血則是指血管介於要塞不塞之間,導致後方腦部血流供應斷斷續續,造成暫時性神經功能缺損的現象。臨床上有相當高比例的腦中風病患發病前曾經發生過暫時性腦缺血症狀,但由於病患很可能在到院前就已經完全恢復正常,再加上即便是利用電腦斷層( CT )或核磁共振 ( MRI )也無法有效檢查的情況下,許多病患一到醫院覺得恢復正常便要求出院,導致錯失治療時機,相當可惜也相當危險。

  台北分院急診室曾毓淇醫師表示,暫時性腦缺血需要根據病史以及病患當時的狀況來加以鑑別診斷,並需要會診神經內科醫師安排後續的檢查及治療,包括頸動脈超音波、腦血管攝影、血脂肪及膽固醇監測等,千萬不可輕忽暫時性腦缺血的危害,積極接受治療,才有可能避免未來發生腦中風的可能性。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