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衰竭與血脂異常

1023
【文/楊智超(高雄長庚醫院腎臟科醫師)】

認識您的腎臟

  腹部後面的後腹腔左右各有一個腎臟,右側的腎臟位置比左側稍低(肝臟在右腎臟上面),腎臟的形狀似蠶豆,如拳頭般大小,每個重約120~150公克。腎臟的功能大致有以下各項:1.排泄廢物 2.調節水份 3.調節電解質平衡 4.維持血液的酸鹼平衡 5.調節血壓 6.製造紅血球生成素 7.活性維他命D的活化。腎臟由於長期的發炎(感染、免疫複合體傷害、炎症反應等)、糖尿病、高血壓或尿路阻塞等造成腎臟實質破壞,產生水可逆的變化,導致腎臟正常功能逐漸消失.稱為慢性腎衰竭。多數患者在腎功能已下降到正常人三分之一以下,血清尿素氮開始上升時,仍無任何症狀; 以後經過幾個月或多年的緩慢進展,大多數病人會罹患末期腎臟病變,腎臟功能不再恢復。等到出現明顯尿毒症狀時,常常已是無法恢復的末期腎衰竭。

慢性腎臟疾病的衝擊

  慢性腎臟衰竭的原發疾病:慢性腎絲球腎炎約佔全體病人的70%,其次以糖尿病腎病變居多,其他尚有高血壓性腎絲球硬化症多囊腎、和腎盂腎炎等。慢性腎臟疾病與動脈硬化相關疾病,已成為現在社會重要的健康負擔,且為公共衛生領域關注的重要課題。在台灣地區,這些相關疾病不僅是國人十大死亡原因前數名,其總數已超過國人死亡原因第一名的惡性腫瘤,因此,如何針對慢性腎臟疾病、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作有效的預測且積極的防治,變成健康從業人員重要的工作。慢性腎臟疾病的不良預後,包括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在各種不同程度的腎臟疾病均有明顯的增加,在美國心臟學會專家會議中,一致評論慢性腎臟疾病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險因子,並且要求要在無症狀的慢性腎臟疾病階段積極早期偵測、預防及處置。但是一般社區對慢性腎臟疾病的認知仍不足,包括台灣健檢資料顯示46萬人口中,有12%人患有慢性腎疾病,而只有少數的3.5%知道自己患有腎臟疾病。

慢性腎臟疾病與血脂異常的關聯

  過去的研究顯示,年齡、性別、高血壓、糖尿病、週邊血管疾病、心血管病史、心臟衰竭、蛋白尿、貧血、體質比、血脂異常(高總膽固醇及低HDL膽固醇)是發生腎臟疾病的危險因子。據研究調查,慢性腎臟病患者罹患血脂異常的盛行率比非腎臟病病患為高,因而推測慢性腎臟病病患很可能因此心血管疾病罹病率和死亡率亦較高,另外亦有研究指出,高血脂症或血脂異常會加速腎臟病的進行。而治療高膽固醇血症也成為降低心血管發生及死亡率的重要項目。其所使用的史塔丁類降血脂藥(statin)除了會下降血脂濃度外還可以保護心血管功能以及減緩腎臟纖維化的產生,也就是這類降血脂藥不是只有下降血脂的功能,還可以進一步達到保健的效果,不過因為礙於健保成本規定,對於血脂正常,健保不允許開立降血脂藥物,否則史塔丁類降血脂藥物可視為抑制腎臟纖維化藥物。但是若對降血脂藥物過敏,會發生橫紋肌溶解症,其症狀為肌肉酸痛或無力,雖然發生率很少,使用也是要小心。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