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核發病到感染期 預防性投藥減少發病

792
【NOW健康 楊格非/台北報導】

  日本核電廠意外,讓人談「核」色變。不過,治療起來相當棘手的結核病也讓防疫人員傷透腦筋。專家提醒,患者如果在「即潛伏結核」感染期,給予預防性投藥,則可有效減少日後發病機會。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疾病管制處處長顏慕庸指出,結核病係由空氣傳染,在受到感染後到發病前的這一段期間屬於「即潛伏結核」感染期(LTBI),體內潛伏存活的結核菌數量並不多,如果進行預防性投藥,就能大幅降低發病機會。

  因結核菌非常頑強,需多種藥物合併服用9至12個月不等的時間才可完成治療,病患往往因藥物量大、顆數多及副作用大等因素,因而不規則服藥,或是中斷服藥。不按時服用藥物,除了變成社區病菌散播者之外,自已還可能產生抗藥性病菌,增加用藥難度,讓結核病防治工作變得更加嚴峻及棘手。

  如何讓結核病病患每天按時服藥,正是治療的主要關鍵,而「都治關懷員」則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堅持「送藥到手、服藥入口、吃完再走」等精神,陪伴病人,讓病患在漫長的治療過程中,不感到孤單。

  顏慕庸指出,「都治關懷員」具有無比的耐心、愛心,取得病患的信任,將藥物回收至都治站,每日送藥到家,關心患者服藥狀況。不過,要突破患者的心防,建立彼此間的信任,這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

  一名65歲國小退休老師在出國旅遊前,接受健康檢查,意外發現罹患結核病。個案管理師引薦關懷員鄭小姐到府關心,該名婦人就不是願意開門,排斥關懷員到訪,甚至不耐煩地說,「叫你不要來,又來了」。但鄭小姐仍風雨無阻,持續關懷送藥,這才逐漸融化了患者的心。見到了鄭小姐,還會要她喝杯開水、吃塊餅乾再走,或是要她騎車時,多加小心。

  顏慕庸指出,結核病患者只要勇敢面對,配合醫師指示服藥治療,可以脫離結核病的夢魘,重拾健康。如果咳嗽時間超過三週,就應立即就醫檢查,排除結核感染的可能性。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