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患者中風機率升 路透社專訪北榮研究

3185
【NOW健康 馬姍妤/台北報導】
臺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陳適安和團隊成員
▲北榮副院長陳適安和團隊成員發現在確診心房顫動1年後,約有16%的患者中風風險值會上升,建議原本低風險的心房顫動患者,每年至少需接受中風風險再評估。(圖/陳適安醫師提供)

心房顫動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不整,在台灣的盛行率大約為1%,根據國內1項最新研究發現,心房顫動病患確診1年後,約有16%的患者中風風險上升。也就是說,全台灣約有23萬名心房顫動的病患會因為心房顫動而增加3至5倍腦中風的風險,因此預防中風是治療心房顫動病患的重要課題。

臺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陳適安和團隊成員長期專注於心房顫動的研究治療,其中趙子凡醫師結合臨床試驗專家江晨恩教授及資料庫分析專家陳曾基教授一同跨足心房顫動病患中風風險的研究,發現在確診心房顫動1年後,約有16%的患者中風風險會提高。團隊建議原本低風險的心房顫動患者,每年至少需接受中風風險再評估,以免延誤抗凝血藥物的使用而造成終身遺憾。

此研究在美國醫師協會的官方雜誌〈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發表後,引起國際媒體爭相報導,包括路透社(Reuters Health News)、MDLinx、SCIENCE Codex、EurekAlert、MedPage Today、CTCMD等,再度喚起全球心房顫動患者及醫師的重視。

針對心房顫動病患,醫界發展出1套嚴謹的量表以評估心房顫動病患的中風風險,表單從0分至9分,總分越高,中風的風險就越高,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年紀和病史計算出每年中風的機率。

心房顫動患者的中風風險評估之量表計算方式如下:心臟衰竭1分、高血壓1分、年紀大於75歲2分、糖尿病1分、曾經發生過腦中風或暫時性腦缺血2分、心肌梗塞,週邊血管阻塞1分、年紀65至74歲1分、女性1分。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