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華生醫師」AI系統 輔助癌症治療有功

6476
【NOW健康 馬姍妤/綜合報導】
陳俊佑醫師
▲萬芳醫院引進IBM「華生醫師」人工智能癌症治療輔助系統後,幫助醫師為病患做出更適切的處置,進而讓醫病關係變得更加和諧。(圖/萬芳醫院提供)

常被暱稱為「華生醫師」的IBM Watson for Oncology(簡稱WFO)這套人工智能癌症治療輔助系統,引進臺灣1年半以來,發揮令人驚豔的強大功能,大多數使用過的醫師都認為,這套系統可以讓醫師為病患做出更適切的處置,進而讓醫病關係變得更加和諧。

WFO是醫療應用AI人工智慧的癌症治療輔助系統,由IBM和美國史隆凱特林紀念癌症中心合作開發。2017年臺北醫學大學率先引進,目前己為近700名癌症患者提供醫療服務,頗獲醫師及病患好評。臺北市立萬芳醫院醫療資訊長暨WFO專案總負責人陳俊佑表示,WFO的功能越來越完善,可以處理的癌症種類已增加到13種,其中病患人數最多的是乳癌,大腸直腸癌次之,接下來則是攝護腺癌和肺癌。

針對就診的癌症病患,WFO會給予醫師「最建議」、「可以考慮的建議」及「不建議」3種治療方案,醫師先依據治療建議討論可行的方案,但不見得會照單全收。陳俊佑統計,WFO提出的「最建議」方案,醫師最後採行的比率為26%;「可以考慮的建議」為31.6%,至於「不建議」這項,則有38%醫師不予考慮,仍依自己臨床經驗及判斷決定給予病患治療。

陳俊佑認為WFO和醫師看法不一致並不是件壞事,畢竟兩者的學習曲線不一樣,加上對基因檢測的敏感度也不同,在所有個案中,WFO會要求其中的46%應做基因檢測,而醫師只要求22%,診斷當然會有些差異。不過自從有了WFO,確實幫助醫師在面對病患時,治療決策能下得更快、更有信心。陳俊佑相信,只要醫師和WFO相處久了,對於癌患的診斷意見會漸趨一致。

萬芳醫院是全球第一個將電子病歷導入WFO的醫療機構,原先期望透過WFO的整理分析,大幅減少醫師鍵入資料的時間及人力成本,後來發現由於WFO儲存的資料非常多,在接觸病患的電子病歷時會拋出很多問題供醫師參考,因此最後只節省5%至10%的時間而已。儘管如此,陳俊佑依然覺得對病患反而是件好事,畢竟多一分審慎,就少一分風險。

IBM指出,憑著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WFO能在17秒內讀完250多本醫學書籍、300多種醫學期刊及1500多萬頁的論文研究資料,並在10分鐘內提出最佳治療、用藥建議及支持證據,讓醫師和患者可以據此討論最適切的治療決策。WFO投入輔助助臨床癌症治療決策3年多來,至今全球已有230家醫院採用,服務超過8萬名癌症病患。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