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癱瘓一定中風? 志工嬤長腦瘤無預警倒下

4712
【NOW健康 馬姍妤/新北報導】
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黃國烽
▲膠質母細胞瘤是最常見的原發顱內腫瘤,研究資料顯示,其成因來自於細胞分化不全的致癌基因,導致快速生長惡性星狀細胞瘤。(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60多歲郭女士是眾人眼中的志工阿嬤,退休後仍熱心服務,上個月初,她準備出門做志工,忽然暈眩倒地,全身突發性癱瘓,家人以為是腦中風,緊急將她送至醫院急診,影像檢查發現顱內有腫瘤,且腦壓極高,隨時有生命危險。

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黃國烽表示,膠質母細胞瘤是最常見的原發顱內腫瘤,研究資料顯示,其成因來自於細胞分化不全的致癌基因,導致快速生長惡性星狀細胞瘤。膠質母細胞瘤好發於45歲到70歲,男性罹患率高出女性約1.5倍。

一般依照腫瘤生長部位、形狀及影響層面,將膠質母細胞瘤病理分期為4個等級,等級越高,腫瘤越活躍,症狀越嚴重,復發率越高,當然病人的預後也就越差。以郭姓婦人為例,膠質母細胞瘤屬於第4期,腫瘤約5公分,位置接近腦部大血管,容易造成類似中風的症狀。

黃國烽說明,腫瘤壓迫腦部的部位不同,症狀也不一樣,情況就跟腦中風差不多,例如,長在腦幹附近,就會影響病人呼吸心跳,甚至認知功能;長在小腦,則病人可能平衡感變差;要是長在額葉,病患的人格及情緒將明顯改變;若長在顳葉,容易引發癲癇;長在語言區,可能產生語言障礙;若靠近運動區,則容易引起手腳無力。

黃國烽指出,正因為腦瘤患者的症狀多樣,表現不一,許多患者被誤診為其他疾病,至多科門診求助也未能找出病因,以致延誤病情。在治療上,手術、化療及放療、標靶藥物等方式眾多,無論是哪一種腦瘤患者,都可順利延長存活時間,提高生活品質,提醒病友千萬不要放棄任何一絲治療的希望與機會。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