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吸時,胸部隨著呼氣吸氣而起伏,這是再平常不過的生理現象,但對於乳癌、肺癌患者而言,接受放療過程中,都得小心呼吸,深怕一不小心,讓呼吸起伏所造成的照射誤差,使得正常器官暴露在放射線的危險中。國內醫界引進「主動式呼吸調控技術」,讓機器協助呼吸,可大幅降低心臟遭放射線劑量汙染的的風險。
奇美醫學中心自2010年11月至今,已有120名乳房腫瘤病人接受主動式呼吸調控技術,臨床調查發現,肺臟放射線劑量可減少20%,心臟放射線劑量甚至減少60%之多。
奇美醫學中心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林佳輝指出,乳癌是每個女性最擔心的惡夢,若不幸罹癌,手術切除腫瘤後,必須接受一連串後續化療、放療等治療。臨床顯示,放射線治療對於降低復發機率有顯著功效,是乳癌治療的重要武器,通常一個療程為1周,1個禮拜治療5次,由於呼吸時,胸部屬於移動狀況,因此放射線不可避免地會照射到部分的肺臟、心臟或肝臟。
林佳輝表示,呼吸起伏所造成的照射誤差,是每個乳癌及肺癌患者都會面臨的問題,利用主動式呼吸調控技術,可以減少正常器官的照射劑量與提升治療腫瘤的精確度。
主動式呼吸調控技術的原理相當簡單,林佳輝解釋,首先請病人以口咬緊呼吸管,並主動深吸氣,再由機器輔助病人閉氣,暫時無法吸吐氣,就在閉氣這段時間,進行放射線治療,時間約20秒,休息數秒後再進行同樣步驟,直到治療結束。
林佳輝說,主動式呼吸調控有3大優點:第一,減少呼吸起伏以提升照射的精確度;第二,增加肺臟的體積,以減少肺臟被照射的相對體積;第三,讓胸壁遠離心臟以降低心臟被照射的劑量。
不過,患者必須花上一點時間,才能學會如何使用主動式呼吸調控,林佳輝指出,患者必須符合聽力正常、能以口咬緊呼吸管,且肺功能正常者、呼吸起伏明顯者等4大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