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間照護5大重點 讓準媽媽健康再孕

2594
【NOW健康 林芊聿/台北報導】
懷孕
▲許多婦女在懷孕中會遇到不好的結果,包括多次流產、死胎、早產、胎兒發育障礙或先天缺陷等,這種經歷會對未來的生育有深遠影響,包括再發生的機率會增加。(圖/ingimage)

懷孕生產是延續家族和國家生命力的大事,卻充滿許多未知變數和風險,許多婦女在懷孕中會遇到不好的結果,包括多次流產、死胎、早產、胎兒發育障礙或先天缺陷等,這種經歷會對未來的生育有深遠影響,包括再發生的機率會增加。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婦產科主任醫師林陳立說明,曾有死胎經驗者,再次死胎的風險是常人的4倍;曾有早產經驗者,再次早產的風險是2.5至10.6倍;曾有胎兒發育障礙者,再次發生的風險是8倍;曾有早產經驗者,懷孕再次出現死胎的風險為1.7倍;曾有胎兒發育障礙者,再次懷孕出現死胎的風險是2倍;若早產經驗和胎兒發育障礙2者皆有,再次懷孕出現死胎的風險是4.5倍、且有6倍機率早產周數小於34周;曾有死胎經驗者,再次發生早產的風險是2.8倍、胎兒會發育障礙的風險是1.4倍。

這類型懷孕經驗可能會導致婦女的身體、心理產生疾病、家庭出問題、社會適應有障礙,使得再懷孕的意願和機會低落。如何能幫助這些婦女再次順利懷孕生產,是當今國際間越來越重視的議題,因此許多先進國家鼓勵建立「孕間照護(Interconception Care;ICC)」的醫療模式。其基本概念就是改變現有的生產或流產後回診方式,延續產後檢查或提早孕前照護直到下次懷孕。

其照護的重點包括:(一)精神狀況評估、悲傷輔導和治療(二)家庭計畫諮商:最新的系統性回顧研究顯示,雖然仍有些爭議,但生育後小於6個月內再次懷孕,發生不良懷孕結果的風險會增加,因此建議暫時避孕;(三)找出可能的原因並加以排除:如內科疾病、遺傳疾病、感染性疾病、環境曝露因子等;(四)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重建:如體重、營養補充、生活習慣、懷孕能力和配偶諮商;(五)考量各項配合因素的達成度:評估較合適的再次懷孕時機,展開再次懷孕計畫。

由於實證研究顯示,目前還沒有方法被證實能有效預防復發,因此更需要開展新照護模式。目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產部已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的指導下,建立「助你再孕」的孕間照護計畫,為已生育第1胎但1年以上未能再懷孕,或曾經懷孕但未能順利生產的婦女,提供個人化的檢查計畫與諮詢,並依檢查結果執行後續追蹤與治療。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