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7月28日為「世界肝炎日」。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今年宣導主題為「恁甘有C肝(時間,台語諧音)好心救好肝」,透過一語雙關、國台語諧音,強調C型肝炎治療時間的重要性,呼籲民眾掌握篩檢與治療黃金期。罹患C型肝炎近20年,本月初確認根治的藝人王彩樺呼籲,政府健保提供治癒率極高的口服新藥,國人都應「肝」緊篩檢、「肝」緊治療,才能守護好心肝。
肝基會執行長楊培銘教授表示,今年以「多元夥伴合作」、「篩出即治」策略執行肝炎篩檢活動,與當地衛生單位協調抽血人力資源、動員地方人士宣傳、協調地區醫院配合轉診、縮短就醫流程、專車接送等,自去年初至今年6月底,為6縣市28個鄉鎮民眾進行免費肝病抽血篩檢。藉由族群大規模有效治療,減少病毒傳播機會,並建立地區性C型肝炎根除計畫,直接與官方資源結合,推行至全國各地,成果顯示,患者轉介治療率高達8成以上。
肝基會發布C型肝炎篩檢與治療率調查,107年總篩檢人數7,034人,共發現713位C型肝炎抗體陽性個案,其中357人血液中檢出C肝病毒,應立即接受治療,但因當時健保給付條件設限,治療率僅達3成(37.3%);108年總篩檢人數6,000人,共發現603位個案,其中279人檢出C肝病毒,治療率則提高至7成(71.3%)。因今年1月健保給付C肝全口服抗病毒藥物不再有條件限制,只要病人經診斷確認為C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者皆可用藥治療,故治療率大幅提升。
楊培銘教授說明,消滅肝病最大挑戰在於如何把所有患者都找出來接受治療,每個地區碰到的篩檢難題跟治療阻礙亦不相同,若中央、地方單位與非營利組織間可相互合作,加強在地化、因地制宜的防治模式,必能加快C肝防治成效。目前政府已積極爭取治療預算,並大幅放寬藥物使用條件,只要抽血就可以知道體內是否有C肝病毒,剩下的就是如何有效找出患者。
藝人王彩樺20年前健檢時發現罹患C型肝炎後,每年都會定期追蹤肝功能指數、胎兒蛋白指數,以及做腹部超音波檢查,她曾想要積極治療,但因早期干擾素合併雷巴威林的傳統治療副作用大,擔心會影響事業與家庭生活,故躊躇不前,直至今年健保全面開放C型肝炎全口服新藥,便接受了8周的治療及3個月的追蹤,7月初確認體內無病毒,已成功治癒。
王彩樺以為人父母、為人子女角色及成功根治C肝的經驗,呼籲國人應落實保肝行動,即「主動篩檢、積極就醫、早期治療」,千萬不要不篩、不治,延誤病情造成遺憾。目前政府提供民國55年或以後出生,且年滿45歲以上民眾終生1次成人健檢免費C型肝炎檢查,符合條件之國人可多加利用。另外,健保也已給付全口服新藥,治癒率高達98%以上,相揪篩檢並以正規治療,才能保庇好心肝。
延伸閱讀
-
搶救心臟停止孩童 醫師:家長必學兒童心肺復甦術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1275長庚醫院兒少保護中心公布研究結果,針對林口長庚醫院從2005年至2016年共152位18歲以下兒童到院前心臟停止病例,男女生比例各占1半,有47%小於1歲;76%是在家裡發生意外;54%為呼吸道窒息導致心臟停止;其中30%為猝死;10%嗆到,溺水則占3.3%。 -
不菸不酒肺部有陰影 家庭主婦經檢查發現肺癌第2期
癌症新知 / 肺癌1304新光醫院醫療副院長高尚志表示,最可怕的癌症就是肺癌,高居癌症死亡率之首,不僅初期病症不明顯,胸部的肋骨、心臟、大血管、肺臟、肝臟等器官都容易遮住病灶。若以傳統胸部X光作為篩檢工具,很難發現直徑1公分以下的小結節,往往確診都已經是中後期,治療難度增加,致死率也跟著上升。 -
夜間高強度運動當「心」受不了! 這些族群尤其注意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1440先天肥厚性心肌症患者,心臟肌肉比一般人厚,容易阻擋血流。陳冠任解釋,常人心肌厚度約1.2公分以下,但先天肥厚性心肌症病人,心肌厚度可能達到2公分,容易阻礙血液流通,尤其在高強度運動心臟高速收縮時,血流嚴重受阻無法滿足身體需求,就會大幅提高猝死風險。 -
低頭族長骨刺以為漸凍症 未及時治療恐四肢癱瘓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384黃啟訓強調,頸部脊髓受壓迫未及時治療恐導致四肢癱瘓;而漸凍症發病後3到5年也會四肢癱瘓合併呼吸衰竭,由於兩者有時表現非常類似,但治療方式完全不同,診斷上需要小心區分。 -
肺癌標靶治療拚5年存活率 癌友可放心接受治療
癌症新知 / 肺癌1276臺中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胸腔內科張基晟主任表示,有基因突變的患者都建議吃標靶藥物治療肺癌,差別在於患者身上可使用多久的標靶藥物,因為標靶治療一段時間後都會產生抗藥性,導致癌症惡化,若能提前預測抗藥性發生時間,適當搭配治療組合,有助延長惡化時間、減少腦部轉移的發生,並增加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