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必備「萬用藥膏」含有類固醇 藥師分享正確用法

4791
林芊聿 報導
類固醇藥膏
▲外用類固醇具有抗發炎、止癢與血管收縮作用。抗發炎作用可改善多數皮膚炎及皮膚過敏現象,血管收縮作用造成真皮上層的微血管收縮,減少紅斑形成。(圖/ingimage)

【NOW健康 林芊聿/台北報導】許多人家裡都備有許多藥膏,以便應付突然其來的意外,例如:刀傷燙傷、蚊蟲叮咬,但這些藥膏成份幾乎都含有類固醇,國泰綜合醫院藥劑科藥師賴宥菊提醒,民眾不可將類固醇藥膏當做萬用藥膏,如果不當地使用,反而引發皮膚變薄、容易過敏、抵抗力下降、微血管變得明顯等副作用。

 

賴宥菊說明,外用類固醇具有抗發炎、止癢與血管收縮作用。抗發炎作用可改善多數皮膚炎及皮膚過敏現象,血管收縮作用造成真皮上層的微血管收縮,減少紅斑形成。因為外用類固醇具有改善皮膚過敏、減少紅斑形成,以及止癢作用,所以對於溼疹、曬斑、昆蟲咬傷等皮膚疾病均有一定效果,也因此被當作必備藥膏。

 

賴宥菊指出,外用類固醇有許多不同的劑型,在治療皮膚病時,理想的藥物必須能穿透且全停留在皮膚內,如果使用了不適合的劑型,可能影響治療的效果。 舉例來說,治療手部的溼疹和裂傷,如果使用凝膠劑型外用類固醇,就可能因為因凝膠中的「醇基」,而增加疼痛、刺痛感;若用軟膏劑型類固醇來治療溼性、有分泌物的皮膚病變,則可能因為其封閉特性,導致繼發性毛囊炎。

 

此外,軟膏劑型外用類固醇可以減少皮表水分流失,增強藥物的吸收。由於軟膏有封閉特性,通常是最有效的劑型,但較為油膩,以致患者接受度比較低,且不適合用於毛髮部位。賴宥菊表示,外用的類固醇根據收縮血管的能力,分為7個等級,第1級為最強,第7級為最弱,對12歲以下幼童,建議選用較弱效類固醇(4至7級)較為安全。

 

使用外用類固醇時,建議先可用肥皂與水清潔患部,並用軟布輕撫使乾。在患部施用薄層的藥物,並用手指或以棉花棒輕輕塗開,使用後請記得洗淨雙手。除非特別指示必須保護患部以防與外界過度的接觸或污染物,一般不需使用封閉性 敷料或繃帶。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