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標靶治療拚5年存活率 癌友可放心接受治療

3738
詹舒婷 報導
臺中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胸腔內科主任張基晟
▲張基晟主任表示,有基因突變的患者都建議吃標靶藥物治療肺癌,差別在於患者身上可使用多久的標靶藥物。(圖/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提供)

【NOW健康 詹舒婷/台北報導】根據統計,我國年增1萬3000多名肺癌患者,儼然已成為台灣新國病,其中以罹患非小細胞肺腺癌占多數。如為基因變異,則可使用標靶藥物,但平均使用1年就會產生抗藥性。

 

臺中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胸腔內科張基晟主任表示,有基因突變的患者都建議吃標靶藥物治療肺癌,差別在於患者身上可使用多久的標靶藥物,因為標靶治療一段時間後都會產生抗藥性,導致癌症惡化,若能提前預測抗藥性發生時間,適當搭配治療組合,有助延長惡化時間、減少腦部轉移的發生,並增加生活品質。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首度發表「單一肺癌標靶使用逾60個月臨床結果」,號召全台8家醫學中心,分析131位持續使用第1代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突變標靶藥物超過60個月的影響原因。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林孟志說明,研究發現6項關鍵因子影響癌友能否使用單一標靶藥物超過5年的機會,包括性別、日常體適能狀態、第4期肺癌患者接受手術狀態、是否有骨轉移、腦轉移或少量轉移性病變。

 

研究團隊回溯分析,使用不到5年便無法繼續使用單一標靶藥物的278位癌友,以及可持續使用超過60個月的131位第4期肺癌病友等2組之間差異,發現體適能狀態較佳者,比體適能較差者高出將近8倍,也就是體能好的病友存活期明顯較長,更可持續單一用藥超過5年。 此外,手術後復發為第4期比診斷時已為第四期者高6倍;沒有骨轉移者比有轉移者多了近4倍;無腦轉移者也比有轉移者多了近3倍。

 

透過多變量分析顯示,可接受手術(多4.2倍)、女性(多近3倍)、沒有骨轉移(近4倍)或腦轉移(高出2倍)的肺癌患者,持續使用單一標靶逾60個月機率較高,換言之,存活期可從5年起跳。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秘書長王金洲鼓勵癌友,5年存活率代表「經過治療後,若已存活超過5年者,其再復發機率微乎其微」,如果前線藥物使用愈久,愈有機會延長癌友的生命,現在抗癌武器很多,癌友不要輕言放棄。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