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出現4例鼠疫個案 甘肅內蒙高風險

2713
陳敬哲 報導
鼠疫
▲中國大陸發生4例鼠疫病例,疾管署研判甘肅到內蒙古野外都有高風險。(圖/ingimage)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中國大陸今(2019)年已確診4例鼠疫個案,首例是9月發生於甘肅省酒泉市之敗血性鼠疫死亡案例,最近3例都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其中2例為當地牧民夫婦,目前轉至北京醫院治療病況嚴重,其密切接觸者無相關症狀,已依標準程序解除隔離及監測。另1例為採石場剝食野兔史,目前隔離治療中。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均表示,大陸4名鼠疫患者,可作為3起事件,相互沒有關連,意味著內蒙古到甘肅,大範圍的野外囓齒類動物,恐怕有相當高機率帶有病原,若計畫前往或曾經去過高風險地區的民眾,最好特別注意。

 

羅一均補充,按照目前中國大陸鼠疫發病地點研判,病原應仍在野外,如沙漠、山區等地,尚未在人口稠密地區發現,因此沒有拉起旅遊警示,民眾不需過度驚慌,但發病地如果有向人口稠密處移動的趨勢,未來不排除發出旅遊警戒。

 

鼠疫是人畜共通疾病,主要發生於囓齒類小動物及其跳蚤間,並藉跳蚤傳染給各種動物及人類,,最初症狀為遭跳蚤咬傷部位附近的淋巴腺發炎,稱為腺鼠疫,後續可引起敗血性鼠疫,經由血液感染身體各部位,包括腦膜或肺炎等。肺的次發性感染可造成肺炎、縱膈炎或引起胸膜滲液,肺鼠疫之飛沫傳染可進一步造成人與人之間傳染流行。未經治療致死率最高恐達6成,但現代醫療使用有效抗生素治療已可顯著降低腺鼠疫之致死率。

 

羅一均提醒,鼠疫約有1至7日潛伏期,若曾經或預計前往高風險地區時,應安排乾淨衛生的住宿場所,旅遊期間避免接觸鼠類或其他野生動物(尤其是囓齒類動物),勿生食肉類或接觸動物死屍,以減少遭鼠蚤叮咬及感染鼠疫的風險。有疑似症狀出現,可以立即撥打1922防疫專線或就醫,並主動陳述旅遊史,提供醫療人員判斷,假使不小心遭到咬傷或有疑似症狀,應盡快在當地就醫。

 

▲鼠疫致病原為鼠疫桿菌,在鼠疫流行地區,民眾應避免被跳蚤叮咬或接觸病患。(圖/疾病管制署提供)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