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改變國人生活型態 「坐」困家中影響身心健康

2380
王澍清 報導
久坐
▲調查發現,坐著不動的民眾越來越多,超過4分之1受訪者待在家裡的時間變長了,每10人就有1人每日坐著時間超過12小時。(圖/ingimage)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全球疫情延燒,台灣又有零星不明原因的本土案例,導致許多民眾不敢外出,整天宅在家。董氏基金會最新線上調查發現,超過5成民眾近1個月生活型態出現重大變化,38.3%每日「坐著」時間超過8小時,70.5%生活型態以「坐式」為主。


為了解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對國人造成哪些影響,董氏基金會於4月19至28日透過網路進行線上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282份,提醒民眾在防疫期間仍應適當活動身體與紓壓,才能保持心理健康。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調查發現,坐著不動的民眾越來越多,超過4分之1受訪者待在家裡的時間變長了,每10人就有1人每日坐著時間超過12小時。


此外,45.7%民眾認為自己的「身體活動量」與疫情之前相較明顯減少,70.5%生活型態以「坐式」為主,包括聊天、開車、看電視、閱讀、上網等。


雖然坐著休息時間變長,但情緒卻更容易波動且較多負面,受訪者近1個月情緒狀態,前5名為「平靜」(43.9%)、「擔心」 (38.1%)、「焦慮」(23.2%)、「緊張」(21.8%)、「驚慌」(9.3%),前5名中竟有4項為負面情緒,且女性負面情緒比例高於男性。


至於受到疫情影響,調整日常行為及習慣,最不習慣與不方便的前3名為「配戴口罩時間長」(35.3%)、「休閒活動選擇減少」(16.1%)、「減少與親朋好友的聚會」(13.1%)。超過5分之1民眾不滿意因疫情引起的生活變化。


葉雅馨說,目前國人身體活動以「坐式生活」為主,如看電視、閱讀、上網等,約有7成民眾如此,至於從事「強度身體活動」者,如跑步、跳繩等,僅佔7.3%


在社交活動上,超過6成6受訪者減少與親友面對面互動的頻率,女性減少頻率高於男性;近3成5受訪者表示,以通訊工具和親友互動頻率增加,女性增加的也比男性多,均達顯著成長。


坐的時間越久,越容易感到負向情緒,葉雅馨提醒,當坐式生活超過6小時以上時便屬於久坐,研究證實,易增加各種非傳染性疾病的罹患率,例如,骨骼傷害、肌肉退化與影響心理健康


建議民眾,在防疫期間,仍應妥善利用生活空間、空檔,或像是搭乘交通工具提早1、2站下車,透過走路保持適當、基本的活動量。如果無法外出,提醒自己該起來伸展、動一動。


更多NOW健康報導
台大公衛推估6月底疫情低點 歐洲北美疫情開始降溫
身陷火場如何逃出「生」路? 打火哥教你火災求生術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