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李蔚萱/台北報導】根據衛福部公布108年國人10大死因,癌症已連續38年蟬聯首位,其中口腔癌的平均死亡年齡僅54歲,較其他癌症提早了10年以上,屬年輕型癌症,且發病到死亡的時間較短,而香菸與檳榔就是口腔癌的最大兇手!
中醫師莊振杉表示,口腔癌是發生於唇部、頰黏膜、牙齦、舌部、口底、顎部、口腔內膜的惡性腫瘤,好發部位以頰部黏膜最多,其次為唇部、舌側、舌尖、牙齦、口腔內膜。雖然發病到死亡的時間較短,但在所有惡性腫瘤中,口腔癌算是最容易治療的癌症,當你發現口腔內無論是唇部、頰黏膜、牙齦、舌部、口底、顎部等發生異樣,請立即找專業醫師檢查,及早發現並及早治療,就會獲得完全痊癒的機會。在臨床上,中醫藥配合現代生物科技的技術,不但能快速控制和改善,而且初期口腔癌患者的痊癒率幾乎接近百分之百。
然而口腔癌初期不一定會有疼痛或出血的情形,容易使人輕忽,就醫時往往已到癌晚期。莊振杉認為,應加強民眾對於口腔癌早期徵兆的認知,當口腔黏膜出現白斑或紅斑時,可能是口腔癌的癌前病變徵兆,有白斑的人約有2%至3%的機率轉變成口腔癌,紅斑更有高達65%的癌變機會。因此當口腔出現白斑、紅斑、超過2周以上的潰瘍、硬塊,或有燒灼感、粗糙感時,便應趕緊就醫。
目前西醫治療口腔癌以外科手術、放射性治療及化學藥物治療為主流,並以手術切除為主,部份有高危險復發因子的患者,會在術後給予輔助性的放療或化療。莊振杉指出,一般而言,口腔癌在治療後仍有復發的機率,且許多患者在接受化放療後,出現腸胃不適、噁心、嘔吐、血球低下等副作用,此時若能以中醫藥調理,不僅能快速改善這些不適症狀並恢復患者體力,且能修復已被破壞的細胞,提升免疫這樣才不會復發或轉移並獲得良好的預後。
莊振杉說明,中醫治療口腔癌,患者應先備妥現代醫學檢查報告及各項血清生化檢驗數據,因病症複雜,中醫師需先看過檢查報告及檢驗數據後,才能做詳細的診斷評估,對症下藥,盡快改善患者病情。
莊振杉舉例,曾有1名47歲男性口腔癌患者,手術治療後仍不斷復發,來求診時右上唇還有2顆腫瘤,經診斷後給予十六味流氣飲、紫根牡蠣湯、夏枯草、浙貝、養心湯、半枝蓮等加減,食後予消積飲,治療約半年後治癒且不再轉移。另有1名66歲男性舌癌患者,求診時舌頭疼痛難以吞嚥,經4個月中醫治療後已修復完全,這幾年追蹤未曾發現復發或轉移。
莊振杉提醒,任何疾病都是預防勝於治療,平時應避免抽菸、嚼檳榔,注意口腔內是否有不良的假牙或牙齒對組織產生摩擦,避免太過辛辣、滾燙等會刺激口腔黏膜的食物,也可適量補充維他命C,維持口腔的良好環境,就能防止口腔癌。
更多NOW健康報導
▸法藍瓷不斷創新跨界生技 3D列印瓷牙通過TFDA認證
▸全瓷冠假牙為何受青睞? 這些原因讓它完勝其他材質
延伸閱讀
-
中醫耳穴貼壓治療可改善失眠 血壓偏高也能同時控制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1315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在裕指出,高血壓是內科常見疾病,高血壓伴隨失眠的現象也越來越普遍,甚至有些高血壓病人第1次就診就是因爲失眠。 -
癌症化療免疫系統受損最危險 中醫輔助修復減輕副作用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1520中醫師陳瑞聲表示,癌症一直是國人10大死因榜首,雖然醫療進步,但身體有異樣就要提早就醫,不要等到變嚴重才去檢查,要是檢查結果發現是癌症3C或擴散轉移才去治療,就為時已晚,目前西醫治療癌症主要藉由化療、放療和標靶治療。 -
清明節前後易犯「春睏」 中醫師建議養肝補氣正當時!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1373羅珮琳指出,在寒冬時,身體處於營養缺乏、體力跟免疫力降低等症狀,此時,氣血走內,皮膚血管收縮,降低熱量散失。到了春日回暖,氣血走表,皮膚血管、汗腺、毛孔均處於舒張狀態,血液流向周邊,大腦供血量下降,就容易引發缺氧現象,讓人頭昏欲睡。 -
孩子長不高跟體重控制有關? 中醫長高轉骨知識大補帖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1430中醫師沈瑞斌說明,孩子想要長高,應把握國小5、6年級,青春期來臨的前1年是快速成長期,意謂當孩子的第二性徵開始出現時,便是轉骨時機。 -
膝蓋疼痛一定要開刀? 中醫針灸也能改善退化性關節炎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1326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醫師陳冠宇指出,在膝蓋的使用過程中,隨著老化等因素會造成關節內部的軟骨會有所磨損,此時緩衝、潤滑的功能便會變差,而有著上述相關的症狀,這就是退化性膝關節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