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防制有疫苗才有希望 學者憂年底恐與流感一起流行

2471
陳敬哲 報導
副總統陳建仁
▲副總統陳建仁表示,唯一能解決新冠疫情只有疫苗,未來全面接種必須建立監控機制。(圖/截取自台經院直播)

【NOW健康 陳敬哲/綜合報導】面對新冠肺炎威脅,各國紛紛祭出政策以對應疫情衝擊。台灣經濟學會、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與陽明大學防疫中心在2020年7月30日與31日,共同舉辦「新冠病毒政策對應研討會」。協辦單位包含台灣健康經濟學會、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國立政治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國立臺灣大學計量理論與應用研究中心。會議內容涵蓋專題演講、圓桌論壇、以及學術研究成果報告。與會人士來自政府單位、智庫、大專院校與學術研究單位。


應邀出席的防疫專家學者,一同分享台灣防疫經驗與未來展望,副總統陳建仁提出台灣將面臨7大挑戰,包含集體免疫力、移工、國貿、疫苗、流感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也提出,如何解除邊境管制,與世界各國恢復往來,防疫與人群活動如何取得平衡,是未來不得不面對課題。


恢復世界正常唯有疫苗 全面施打須注意安全性與不良反應


陳建仁表示,台灣面對第2波新冠疫情來襲,由於低感染率,因此集體免疫力也低,但國際貿易是台灣經濟主力,並且移工在台灣勞動力比例也不小,開放邊境將會增加境外移入人數,如果想要世界恢復正常,目前只有等待疫苗上市,但目前都沒有成功研發疫苗上市,將會是台灣一大挑戰。


陳建仁強調,台灣現在必須不斷檢討,邊境到底要開放到什麼程度,自己每天都在祈禱疫苗上市,但也要注意全面接種疫苗安全性,多年前台灣曾經發生H1N1疫苗不良事件,因此新冠肺炎疫苗接種民眾,一定都要全面追蹤,當有不良反應出現,就必須馬上登記,落實疫苗安全性監測。


台灣要不要社區普篩? 陳建仁:學術研究上適合


另一方面針對普篩議題,陳建仁說出自己想法,陳建仁說,台灣目前新冠感染率低,普篩就要非常小心,因為篩檢工具有敏感度與特異性差別,如果有1%偽陽性機率,按照台灣總人口2,300萬人,普篩就有23萬人可能判別陽性,難不成全部都要隔離14天,但如果是學術研究,就適合使用普篩。


年底可能流感與新冠一起流行 存放3個月口罩存量有必要


陳建仁也說,年底可能流感與新型冠狀肺炎恐一起流行,但民眾分不清楚兩者症狀上差異,因此,在疫苗未問世前 ,務必維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戴口罩、維持交距離。此外,且目前國內口罩產能充足,如果能多儲備,等到秋天流感季節,幼兒、老年人容易感冒、流感,因此存放3個月口罩存量是可行的方向。


陳建仁說,新冠肺炎疫苗尚未成功上市,這是台灣新冠肺炎第2波挑戰之一。至於最大的挑戰則是季節性流感,與新冠肺炎疫情同時爆發,解方無他,必須積極使用流感快篩,且將克流感藥物下放至基層診。


台灣8成新冠病患境外移入 解除邊境管制將成難題


同時張上淳也說,台灣目前8成新冠確診者,都是境外移入,整體死亡率僅1.5 %,相對世界而言非常低,台灣在防制新冠方法上,建立疾病通報定義與病人收治系統,也有強化實驗室檢驗方法,擴大監測系統與網路,針對接觸者與入境民眾隔離與檢疫,同時加強追蹤相關人員,展現出現有成績。


張上淳補充,台灣將有未來多項挑戰,面對全球疫情嚴峻,如何解除邊境管制、怎麼樣在防疫與各樣活動間取得平衡、有什麼辦法避免第2波疫情發生、用什麼方式取得有效疫苗與治療藥物,讓台灣社會活動漸漸回到正軌。


張上淳強調減災計畫 發生疫情確診人數要減到最低


張上淳特別強調,目前國際疫苗實驗,已經有相都不錯進展,預計8月能到第1期臨床實驗,雖然不是能馬上取得疫苗,但仍然可以期待,未來如果有疫苗可以接種,能有效緩和疫情。但在疫苗出現之前,台灣仍然採用將病毒阻絕在境外的方式,假使有疫情進來,也有減災計畫應對,將感染人數降到最低。


更多NOW健康報導
▸疑似本土病例頻傳? 指揮中心:密閉空間務必戴口罩
▸全台高溫炎熱當身體有這些症狀 恐急性心肌梗塞警訊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