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編輯部/台北報導】秋分過後天氣轉涼,又讓你「哈啾」噴嚏打不停嗎?台灣過敏源充斥,不分季節都可能產生過敏反應,遇上家裡毛小孩掉毛,或是溫差巨大變化,鼻過敏患者會出現打噴嚏、鼻塞、流清水般的鼻涕或鼻子發癢的情況。
李宏信醫師指出,鼻過敏與鼻竇炎都是國人常見的疾病,發作時的症狀包括流鼻水、流鼻涕、鼻塞和頭痛,臨床表現相似常讓人「霧煞煞」。事實上,鼻竇炎多屬急性發作,經治療可獲得改善,相較於鼻過敏,是1種慢性疾病,患者1年4季處於隨時發病的狀態。若對鼻過敏不加理會,或未積極治療,恐增加日後併發哮喘的可能。
另外,別輕忽天氣變化對血壓的影響,李宏信表示,臨床發現高血壓患者中至少10%的人曾有過耳鳴的症狀,耳朵時常發出有如蟬叫聲或蚊子振翅的「嗡嗡」聲響。耳鳴的臨床治療上,會以促進血液循環的藥物,來增加內耳細小血管的血流供應,長期治療則要以神經滋養、血管擴張等藥物為主,若想遠離耳鳴,除了把握治療黃金期,也應耐心按時服藥。
對於耳鳴問題,在治療上必須雙管齊下,但如何才能對症下藥?以及鼻子過敏時該做什麼,才能讓不舒服的症狀緩解,或預防過敏性鼻炎發作呢?10月17日星期六下午,財團法人臺北醫學大學校友會教育基金會、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將邀請李宏信醫師為現場民眾分享「秋冬必學的耳鼻喉保健 聰明搞定耳鳴、鼻過敏」。
健康公益講座當天除了李宏信醫師的專題演講,另外2場還分別邀請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暨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林明秀主講「異位性皮膚炎的預防、保養與治療」;以及台灣長照醫學會理事長、肥胖症專科醫師劉伯恩主講「瘦肉精可以減肥嗎? 銀髮族的增肌原則」。時間從下午1點至5點,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401室(台北市徐州路2號4樓)舉行。
如欲參加的民眾可撥打報名專線:(02)2391-5568轉報名組,或至「北醫校友會教育基金會」或「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官網查詢相關訊息,也可線上報名:https://reurl.cc/v17vkk,或加入健康公益講座Line@報名(可傳送欲參加者之姓名、電話、電子信箱、欲參加場次,Line小編線上報名,報名成功會Line回覆您)︰https://Line.me/R/ti/p/%40lvx6186r,名額有限,請把握機會!
▸活動報名頁面:https://healthmedia.com.tw/event_detail.php?id=27
更多NOW健康報導
▸中年男人罹患慢性病「一蹶不振」 對症調理大展雄風
▸失智症非正常老化 找對科別妥善治療有助延緩病情惡化
延伸閱讀
-
中醫耳穴貼壓治療可改善失眠 血壓偏高也能同時控制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1333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在裕指出,高血壓是內科常見疾病,高血壓伴隨失眠的現象也越來越普遍,甚至有些高血壓病人第1次就診就是因爲失眠。 -
春來噴嚏聲過敏知多少? 中草藥鼻噴劑緩解鼻過敏不適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1655台北市1名35歲謝姓男子,自去年開始,經常在早晨起床後打噴嚏或鼻塞,原本以為只是小感冒而不以為意,長時間下來不但沒有好轉,還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才發現可能罹患了鼻過敏。曾多次到家附近的耳鼻喉科診所看診,雖能暫時緩解症狀,但仍經常復發,影響工作表現,連睡眠品質都變差。所幸後來轉由中醫治療,目前鼻過敏症狀已大幅改善。 -
健保資料庫顯示女性眩暈為男性2倍 醫師說明常見原因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715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指出,眩暈症不同於一般頭暈,發作起來天旋地轉,站不住腳,有些人還會伴隨耳鳴、噁心嘔吐、臉色發白等情況。造成嚴重眩暈的原因有多種,常見的有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如:耳石脫落)、前庭神經炎、梅尼爾氏症或腦部疾病,需讓專科醫師診斷,找出確切原因,才能對症下藥。而耳石脫落症最易發生於頭部撞傷後的後遺症。 -
疫情緊繃慢性鼻炎患者如何分辨症狀? 專業醫師來解答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741臨床上常遇到病患詢問:「醫師,我到底是感冒還是過敏啊?」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感冒初期症狀常與過敏反應大同小異,包括打噴嚏、流鼻水、鼻塞及鼻涕倒流等,但感冒或流感可能出現發燒或全身痠痛,單純過敏並不會發燒、也不會腰痠背痛,通常感冒病程來到第3、4天,鼻涕會轉為白色或黃色濃稠狀,然而過敏鼻炎主要以每天早晨起床後「哈啾!哈啾!」鼻子癢一直揉,鼻涕則為清澈水狀。 -
耳鳴患者隨老年人口增加快速成長 放任不理只會惡化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478台灣人口快速老化,耳鳴也是老化現象之一,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老年人耳鳴的原因多半與生理機能退化有關,包括:內耳血管循環不良、神經退化萎縮等老化因素,都可能引發耳鳴,因老年人口增加,耳鳴的人數也呈現快速成長,若長期耳鳴卻放任不理,還會產生重聽及眩暈的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