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3金影帝吳朋奉死於出血性腦中風死亡、藝人黃鴻升則因主動脈剝離逝世、藝人劉真因主動脈瓣膜狹窄離世、台大名醫陳信孚因大腸癌病逝,眾多名人猝死及病故,讓2020年壟罩著悲傷感。醫師提醒,勞工健檢為基礎項目,如經濟能力許可,建議接受精密影像檢查,才能達到「預防勝於治療」。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表示,大部分勞工健康檢查為胸部X光、基礎血液檢查,都屬較基礎項目,很難提早偵測出心血管急重症、癌症等罹患風險。以癌症為例,多年來位居10大死因排行之首,如果只做血液及超音波檢查等,健診成效有限,建議參考自身健康狀況、家族史等因素,增加高篩檢率的腸胃內視鏡、磁振造影(MRI)、電腦斷層(CT)等精密影像檢查。
錢政平指出,2020年北投健康醫院前5大健檢項目,排名依序為,無痛舒眠腸胃內視鏡、腦血管零輻射磁振造影(MRI)、上腹部零輻射磁振造影(MRI)、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冠狀動脈鈣化分析電腦斷層檢查(CAC)。
為何無痛舒眠腸胃鏡檢查排名第1?錢政平說,大腸癌連續13年名列10大癌症之冠,每年確診患者多達1萬多人,如能早期發現,治癒機率越高。大腸癌好發於50歲以上民眾,若為大腸癌危險族群,飲食習慣欠佳,肥胖或有家族史,建議從40歲開始,每2至5年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除了檢視腸道健康狀態,還可發現食道及胃部早期致癌病灶。
第2名為腦血管零輻射磁振造影(MRI),副院長說明,許多腦動脈瘤患者是在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不少人則是因為動脈瘤太大而引起梗塞性中風,甚至引發猝死,建議有相關家族史的人務必2、3年檢查1次。
值得注意的是,肺癌新增人數逐年增加,且女性肺腺癌患者越來越多,9成無抽菸習慣,讓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躍居第4名,錢政平建議,40歲開始每2至3年安排1次肺部篩檢,如有家族病史,應需提高警覺。
更多NOW健康報導
▸「抗癌」大作戰!!面對癌症打擊,營養照謢成為堅強後盾!
▸「癌」友倍力GO!防癌知識大考驗,完成測驗好禮等你拿!
延伸閱讀
-
男子洗澡後掏耳朵驚見血絲 就醫確診是罕見外耳道癌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1280許多器官都可能罹癌,但很少人知道原來耳朵也會長腫瘤。1名50歲男子洗澡後習慣以棉花棒掏耳,但最近1年來,掏了右耳後,總發現棉花棒上有血絲,就醫檢查確診為少見的外耳道癌。 -
自己煮比較健康? 調味不慎恐高血壓增心肌梗塞風險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1332一直以來保持這樣的飲食觀念,除了有高血壓問題之外,也覺得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都算不錯。直到近期,在女兒的安排下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健康檢查。 -
小時候胖就是真的胖 年僅15歲就已70公斤確診糖尿病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129515歲小晴(化名),從小就是「白白肉肉」,高一入學檢查時身高164.3公分、體重70.5公斤,BMI為 26.12 kg/m2,空腹血糖高達296 mg/dL,經轉介至醫院後確診為第2型糖尿病,目前在兒童內分泌科規律治療中,病情控制良好。 -
罹癌後身心其實同樣難熬 專家建議從心靈層面多方治療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1359近年來,「心理腫瘤學」受到醫學界重視,癌友心理層面也需獲得專業照顧。方俊凱說,「心理腫瘤學」目的為針對癌友、家屬、照顧者、醫療團隊,在不同時期和身、心、靈層面,給予支持與治療。 -
蕭彤雯初期肺腺癌所幸手術成功 9成台灣女病人未吸菸
癌症新知 / 肺癌1411前主播蕭彤雯日前才在個人臉書寫下「媒體工作者壽命似乎特別短!」,因為她在一天內痛失兩位在新聞界的好友,不料,22日在臉書貼文,前幾天動了「左下肺楔狀切除手術」,經病理檢驗確認為肺腺癌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