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抗癌新藥研發重大突破,國衛院公布「小分子抗癌藥物傳輸系統DBPR115」,如同在標靶藥物裝上導航系統,可以精準命中腫瘤組織,提升藥效,臨床顯示,只須原先兩成劑量,但療效卻增加好幾倍,且大幅降低副作用。
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所長張俊彥表示,目前常見的癌症治療方式為手術、放療、化療、小分子藥物和大分子抗體藥物,各有其優缺點,但小分子抗癌藥物已成研究趨勢,原因為具有較高的毒殺能力、較佳的腫瘤組織穿透能力,提高藥效,且副作用較低。
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支持下,國衛院研究團隊研發出「小分子抗癌藥物傳輸系統DBPR115」,運用具國際專利的技術,有效地攜帶連結藥物,並命中腫瘤細胞,提升療效並降低副作用。
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副研究員鄒倫說,與現有治癌藥物CPT-11相較,如果採用這套藥物傳輸系統,則只須20%用藥量,但對於大腸直腸及胰臟癌細胞生長之抑制效果,卻能高出好幾倍。
鄒倫解釋,該項技術係以小分子胺化合物取代抗體的角色,並與市售的抗腫瘤藥物結合在一起,達到精準傳遞,並集中抗癌藥物至腫瘤組織的功能,優點為增加腫瘤中抗癌藥物的濃度,提升抗腫瘤藥效且降低副作用。
鄒倫強調,小分子胺藥物傳輸系統還可以增強所攜帶的藥物的辨識之信號,讓傳輸系統更容易找尋信號,精準命中癌細胞,使治療效果更好。
此外,與大分子的傳輸系統相較,用於攜帶藥物的小分子胺化合物更容易優化製程,生產成本較低廉,且造成免疫反應的機率小,相對於生物製劑的優勢更多,限制條件更少。
張俊彥指出,DBPR115已經成功技轉,並完成臨床前試驗,2020年12月15日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提出試驗中新藥申請,並於2021年1月15日獲准同意執行第1期臨床試驗,也將在國申請第1期臨床試驗,為藥物設計研發開闢新的途徑。
更多NOW健康報導
▸年後2個月復健科爆滿! 家政婦五十肩增生療法不卡關
▸「癌」友倍力GO!防癌知識大考驗,完成測驗好禮等你拿!
延伸閱讀
-
她變胖無力又高血壓 竟是壓力荷爾蒙引起罕病庫欣氏症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1242經心臟血管科及新陳代謝科診斷,排除腦下垂體疾病後,安排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張女士右側腎上腺有顆3.6公分的腫瘤,確診罹患較罕見的庫欣氏症,由台北慈濟醫院泌尿科許竣凱醫師執刀進行腹腔鏡腎上腺切除手術切除腫瘤。 -
男子洗澡後掏耳朵驚見血絲 就醫確診是罕見外耳道癌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1393許多器官都可能罹癌,但很少人知道原來耳朵也會長腫瘤。1名50歲男子洗澡後習慣以棉花棒掏耳,但最近1年來,掏了右耳後,總發現棉花棒上有血絲,就醫檢查確診為少見的外耳道癌。 -
小時候胖就是真的胖 年僅15歲就已70公斤確診糖尿病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129815歲小晴(化名),從小就是「白白肉肉」,高一入學檢查時身高164.3公分、體重70.5公斤,BMI為 26.12 kg/m2,空腹血糖高達296 mg/dL,經轉介至醫院後確診為第2型糖尿病,目前在兒童內分泌科規律治療中,病情控制良好。 -
罹癌後身心其實同樣難熬 專家建議從心靈層面多方治療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1372近年來,「心理腫瘤學」受到醫學界重視,癌友心理層面也需獲得專業照顧。方俊凱說,「心理腫瘤學」目的為針對癌友、家屬、照顧者、醫療團隊,在不同時期和身、心、靈層面,給予支持與治療。 -
國三生頸部疼痛穿衣困難 檢查發現脊髓腫瘤壓迫神經!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1301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神經外科主任鄭宇凱醫師說明,阿國因脊髓腫瘤嚴重壓迫正常神經,影響四肢力量與平衡感,與病患及家屬解釋手術治療適應症及風險後,隨即於109年5月住院接受手術,由於腫瘤位置深及腦幹及頸脊髓內部,若稍有閃失,有癱瘓、無法自行呼吸的風險,變成一輩子臥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