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耳位心房上方突起囊狀構造 血液滯留恐成血栓釀中風

2273
陳敬哲 報導
血液在心耳內恐形成血栓 流遍全身中風機率高
▲台北慈濟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醫師諶大中提醒,有高血壓病史、心律不整、心臟辦膜疾病等,一定要注意心耳可能累積血栓,恐增加全身多部位血管拴塞風險。(圖/NOW健康製作)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65歲周先生有高血壓病史,2年前曾因下肢疼痛就醫,發現下肢急性動脈血栓,立即處置後並無大礙,同時發現有心房顫動,長期追蹤並使用藥物控制,仍然發生2次腦部小中風,雖在及時治療下沒有發生後遺症,但周先生想防範大中風發生,選擇「迷宮手術併左心耳夾閉」手術,降低心血栓出現風險。


台北慈濟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醫師諶大中表示,心律不整就是血流突然在心臟內流速變慢,血小板可能凝結形成血栓,特別是心房末端的「心耳」,簡單來說就像腹部盲腸,容易掉入異物導致疾病,心耳是心房上有個突起的囊狀構造,沒有什麼作用卻有機會讓血液流入,很容易滯留血液形成血栓,當血栓掉出心耳後,可能隨著血流跑到全身,造成大腦、腹部、下肢拴塞。


諶大中持續說明,大部分心律不整患者,會先用藥物控制,但病例周先生發現心臟左心耳已經累積血栓,再發生腦中風等血管疾病機會相當高,擔心自己可能發生嚴重傷害,與醫師討論後決定,使用微創「迷宮手術併左心耳夾閉」手術,成功封閉心耳,住院觀察1周就可回家休養,狀況十分良好。


諶大中說明,如果心耳沒有血栓,可利用心導管手術由內部封住心耳,但發現心耳有血栓,擔心手術時血栓掉出,就可將心耳「夾起來」,讓血液流不進去,血栓也不會跑出來,手術時在胸兩側開小孔,放入內視鏡執行手術,大約1至2個小時就能完成,相對傳統開心手術而言風險降低很多。


諶大中強調,即便是心臟內視鏡手術,仍然有風險跟難度,必須先麻痺心臟暫時停止調動,預防血栓不會掉出心耳,同時利用體外循環代替心臟功能,用冷凍導管沿著左、右心房的心臟壁破壞病灶,確定心房無顫動後,再處理心耳,醫療團隊選擇從外部將心耳夾住,徹底封閉。


諶大中補充,個案周先生手術後恢復良好,心房血栓風險大減,目前定期在門診追蹤;諶大中提醒,如果有高血壓病史、曾發現心律不整、有心臟辦膜疾病等,就應該規律就醫追蹤檢查,一旦發生心悸等胸口不舒服症狀,千萬不要輕視,最好馬上到醫院讓醫師判斷,及早介入治療。


更多NOW健康報導
▸春日肌膚保養為炎夏提前準備 PLT修復拍照不必開美肌
▸「笑」臉「齦」人沒自信 水雷射牙齦微整重建微笑曲線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