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時序進入盛夏,陽光熾熱,走在路上沒幾分鐘,就汗流浹背。最想要的,就是來杯手搖欽消消暑氣!營養師觀察發現,台灣人普遍蔬菜、水果吃得少,飲料倒是越喝越多!
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張依如表示,雖然許多人已經意識到含糖飲料不好,會選擇無糖手搖飲料,但是卻忽略了配料仍然含有高糖份,無論是常見的珍珠粉圓、波霸粉圓、椰果、芋圓、粉條等,或是近年來各家紛紛推出的季節限定款飲料,像夏天大家最愛的季節限定芒果鳳梨調味飲品,總能吸引消費者買單,再加上配料通常非常多元,導致熱量、糖分都大爆表。
另外,還有一些強調天然食材的配料,如芋頭、芋泥、紫薯、地瓜等,別以為「天然ㄟ尚好」,其實芋頭、紫薯等是食材雖天然,但這些配料在熬煮過程中,所添加的糖分皆非常可觀,千萬不要踩到地雷!
當然,要求愛喝含糖飲料的人突然戒掉是非常痛苦的,如果無法完全戒掉手搖飲,張依如建議可以採取以下方式來減少對身體的負擔。
1.選茶不選奶:選擇紅茶、綠茶或烏龍茶等為基底的飲品,若不加奶、不加糖、不加料,幾乎零熱量,絕對是維持身材、保持健康的首選。
2.鮮奶茶比奶茶好:若是愛喝奶茶類的朋友們,可以選擇鮮奶茶,差別就在於鮮奶茶加的是純鮮奶,而奶茶加的卻是奶精粉,「奶精粉」其實並不是奶製品,而是油脂氫化乾燥後的氫化「油脂粉」,喝進肚子裡的都是油!
3.若選擇加料飲品,則將正餐主食澱粉類的攝取量減少:如果覺得喝手搖飲不加料沒有口感,特別空虛的話,就將飲食中的其他澱粉類減半吧!此外,除了珍珠粉圓、波霸粉圓外,也可以考慮熱量相對較低的愛玉、仙草、寒天、蒟蒻或小紫蘇等配料,口感也很好。
4.大杯改中杯,減少攝取量:不喝太痛苦,那就少喝一點吧!將平常習慣的大杯改成中杯,或者點一杯與他人共飲,分擔熱量也不錯。
5.漸進式減少頻率:以往天天喝,慢慢改為2天1杯、3天1杯,漸漸到1週1杯,以此類推減少頻率,讓身體慢慢戒掉依賴含糖飲料的習慣。
6.想想荷包:以大台北地區來說,加料的手搖飲料動輒1杯5、60元起跳,特殊季節限定飲品更高達1杯8、90元以上,幾乎可抵1餐正餐的費用!將省下的飲料購買費用記下來,會發現長時間下來省下的費用相當可觀,如此一來也可以增強自己少買飲料的動力。
飲食習慣並非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但是透過一些小撇步可以讓我們更有技巧地選擇適合自己的飲料,來達到滿足口腹之慾的同時兼顧健康的雙贏目標。
更多NOW健康報導
▸誰容易染菜花? 菜花不分男女老少延誤治療罹癌風險增
▸夏日高溫胸悶、胸痛恐心臟病徵兆 出門在外記得多喝水
延伸閱讀
-
端午節吃肉粽熱量高! 3款健康粽包你營養健康少負擔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1247疫情之下,民眾除了勤洗手、戴口罩,攝取均衡又適當的食物來提升抵抗力也很重要。對於即將到來的端午佳節,國民健康署從中醫養生觀點,提供3種營養又簡單的創意作法,讓大家在家防疫也能輕輕鬆鬆DIY包粽。 -
睡前吃披薩會做惡夢? 8種睡前吃了會失眠的地雷名單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680估計有20%到30%的失眠症患者,經常使用酒精來幫助入睡,但這種習慣會對睡眠周期產生負面影響。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臨床教授John Mendelson博士表示,酒精永遠不會改善睡眠,雖然酒精可以幫助放鬆,讓一些人更容易入睡,但在入睡3到4個小時後,就會醒來並且無法重新入睡。 -
本土+18!北高屏家族群聚累計8人確診 5姊妹有4人中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394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1)日宣布新增18例本土病例,其中多數為新匡列者,僅有2例隔離中陰轉陽。以縣市來看,今日本土的分布:高雄有13例、新北3例、桃園2例。 -
冬季愛吃鍋當心掉入肥胖陷阱 中醫「補瀉」減重不傷身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539沈瑞斌醫師提到,臨床曾遇過「健康飲食癡迷症」的1名女性患者,2年下來嚴格控制飲食,只吃川燙青菜、偶爾吃點堅果,低度熱量攝取造成身體代謝異常,引發情緒低落,一到周末假日又破功,體重像溜溜球般上上下下,最後來求醫時比減重前胖了近20公斤。 -
過年拜拜水果怎麼選?「禁果」別上桌 這些水果討吉利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1782每年的這個時候許多民眾也開始思考「拜拜水果怎麼選」,無不希望能選對水果,討個吉利好兆頭,在新的一年迎來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