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歲老翁戒菸20年仍發現肺癌末期,7成患者發現已經是晚期,台灣1年肺癌死9,000人。(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79歲呂先生已經戒菸20多年,2019年因腰痛就醫檢查意外發現肺癌,並且發生多處遠端轉移,在醫師建議下使用標把治療方法,治療初期就有明顯效果,連續1年後卻發現腫瘤有惡化傾向,追蹤肺部致癌基因突變量略微波動且腫瘤指數也再攀升,後續改採用免疫治療約2年,再出現基因檢測數據與影像學惡化,後續再使用標靶藥物,目前控制良好。
新光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賴泓誌表示,癌症居國人10大死因首位已經超過10年,每年超過9,000人死於肺癌,並且有超過1.3萬人罹患肺癌,7成患者診斷已經晚期。肺癌大致可分為「小細胞肺癌」及「非小細胞肺癌」,其中8至9成病患屬於非小細胞肺癌,可在確認是否有EGFR、ALK等特定基因突變,治療會有差異。
賴泓誌接著說,79歲呂先生確診後,每周以液態切片基因突變檢測MoDEL進行追蹤,一方面確認療效,一方面監控病情,後續腫瘤指數攀升,利用免疫療法控制,再使用標靶藥物。賴泓誌強調,在東方人,肺癌中有EGFR基因突變的比例可高達40至60%,在台灣的比例也高達55%。
賴泓誌說明,透過EGFR基因突變檢測,可以即時密集的監測藥物對癌症患者的療效,特別是對晚期患者而言,時間相當寶貴,及早發現病患用藥是否有抗藥性或惡化復發現象,可以及時調整用藥,大幅提高療效及穩定病情。
賴泓誌也說,新技術因檢測成本較低、抽血檢驗方式便利,病患甚至可以每周做1次檢驗,結果最快一天就可獲得,較次世代基因定序需要2到4周快上許多,對協助癌症治療用藥判斷相當有幫助。
更多NOW健康報導
▸上班族年薪百萬不可及 腰圍破百引來代謝異常大有人在
▸節食、吃代餐效果缺乏醫學根據 9方法減重讓你瘦下來
延伸閱讀
-
早期篩檢助抗肺癌!醫院與國健署合作 籲2類人快檢查
癌症新知 / 肺癌1386為改善肺癌高死亡率的現況,衛福部國健署提出了「肺癌早期偵測計畫」,與放射線醫學會、肺癌學會、胸腔重症醫學會、胸腔外科醫學會聯手共同推廣肺癌高危險族群進行2年1次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肺癌篩檢,以期提早發現肺癌,有利醫師進一步治療,降低肺癌患者死亡率。 -
LDCT肺癌篩檢計畫7月1日啟動 肺癌高風險族群免費篩
癌症新知 / 肺癌1414衛福部的4癌篩檢,從7月1日起新增肺癌,成為5癌篩檢!衛福部國健署宣布針對肺癌家族史與重度吸菸者提供LDCT肺癌篩檢計畫,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肺癌是癌症死因首位,去年死亡9千6百多位,而篩檢能夠早期發現,對於治療相當幫助。陳時中自己有幾10年的菸齡,今日「號稱」戒菸成功。 -
基因檢測發現「胃腸道間質瘤」 精準藥物減輕患者負擔
癌症新知 / 腸癌1553對於無法手術切除或出現轉移性患者,會使用標靶藥物進行治療。臨床數據顯示,對於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α受體(PDGFRA)D842V基因突變的胃腸道間質瘤患者,傳統標靶藥物效果不佳,只能仰賴現有的「突破性基因精準藥物」。 -
聞之色變的國人健康殺手 2021最多人討論的癌症是它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1418《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2021年「癌症」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有關網友熱議的各類型癌症。 -
肺癌中西醫合併治療 中醫改善肺癌治療副作用降低復發
癌症新知 / 肺癌3183肺癌在台灣的發生率居高不下,108年癌症增加數以肺癌位居第1,而肺癌病人大多數是男性,患者年齡大多在 50歲以上。西醫的手術、化療、放療及標靶等治療,難免會都有副作用,若可配合中醫來緩解肺癌症狀,降低化療、放療的副作用,調理體質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也可提高修復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