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瓷牙從藝術瓷器到生技醫材 科文共融MIT的Next

2466
陳如頤 整理報導
小小的瓷牙從藝術瓷器到生技醫材 科文共融MIT的Next
▲法藍瓷於10月27日舉辦《跨越:陳立恆的FRANZ觀點》新書發表會,法藍瓷總裁陳立恆致詞。(圖/法藍瓷提供)
2020年7月27日,法藍瓷舉行生技新突破記者會,一同為最新通過TFDA認證的3D列印瓷冠發表共襄盛舉,更有幸得到前副總統蕭萬長、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台大牙醫學院院長林立德、交大電子工程系系主任洪瑞華等先進們致詞與肯定。因為這不只是一顆小小的瓷牙,它象徵著台灣中小企業突圍大廠的競爭壁壘,未來在相關技術材料的應用還有望延伸到ICT、SOFC、航太等戰略領域。

【NOW健康 陳如頤/整理報導】從藝術瓷器到生技醫材,這看似千山萬水的相遇,已跨越將近20個年頭。雖然法藍瓷在2018年才成立生技公司,2020年即取得GMP與TFDA認證,然而對於3D列印技術上下求索,早在2001年品牌成立之初,就已啟動。


記得決定引進當時連高科技產業都少見的3D列印機器與相關技術時,很少人認同我們的抱負與視野,此後在各種作品製程中摸索著運用電腦建模、逆向工程掃描及3D列印等各項看似與藝術文化毫無關聯的精密科技,其中艱辛不足為外人道也。可是我一直相信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於是有了現在能夠自行研發列印機台、材料配方,與製造流程之專利實力與底氣。


除了相信沒有白走的路,我也相信科技、人文,與藝術三位一體是這個奇妙人間的底層邏輯,因為科技求真、人文求善、藝術求美,有了真善美,人生何愁沒有前程?10多年前,我曾為文創產業下過定義:「以創意為核心、科技為後盾、以人文藝術為訴求、以市場為導向、然後結合生產、行銷與服務所創造出來的最具優勢的價值鏈」。


今天,我發現這定義應該適用於每種現代產業,無論是陶瓷杯盤,還是3D列印,我們總是需要在科技、人文與藝術之間取得平衡,才能求仁得仁,君不見若沒有過去四十年在花鳥蟲魚上的琢磨鑽研,哪有我們在微雕工藝與3D製程上的另闢蹊徑。


回顧40多年來的過往,我一直問自己:「What is Next?」從音樂、貿易、皮件、木器、樹脂、陶瓷,到品牌,我們不想被時代超越的唯一辦法,就是去超越時代,所以一直堅持在文化藝術土地上翻山越嶺,卻也從未忘記探尋科技的星辰大海,從代工中期以後,我們也開始涉足火箭、飛船、農業、醫藥,甚至iPhone手機螢幕裡都有用上我們其中一家公司的專利技術。


台灣自詡科技島,但總是遺忘自己也有資格自成一個文化體,更重要的是,無論國際政治如何詭譎,21世紀全球競爭已是軟硬兼合、科文共融的多元格局,我由衷希望這個小小瓷牙的問世,能夠為中小企業帶來一點信心,相信科技plus,或文創plus絕不只是一種概念,而是一個可透過整合自身優勢,去創造與國際接軌的利器,可以讓我們雖生困世、不墜青雲,這就是MIT的Next!(圖文提供/《跨越:過去現在未來,陳立恆的FRANZ觀點》經濟日報出版)


更多NOW健康報導
▸法藍瓷邁入20周年 創辦人陳立恆轉攻生技從「瓷」出發
▸植牙醫糾層出不窮如何自保? 慎選牙醫師「植」得安心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